4/13/2022

恢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

今天小区正式解封了,配合门卫扫码查阅工作,出入小区开始恢复管控前状态。本次封禁,加上清明节大概一周的样子,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不方便。
唯一的不方便可能就是封禁期间外面商店关门,购买物品不太方便。本次漩涡中心上海还在做最艰苦的抗疫工作。
周边其他城市应该如我上面说的那般,最近几天恢复如常。
同样,相信,只要保持一定的耐心,上海依然恢复如常,还是那个上海。毕竟两千五百万的国际大城市,防控还是很难的。
居家时,一下子空闲下来时间过多,打发这些时间最好的渠道,当然是手机,首当其冲是短视频平台。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这段时间上海乃至很多城市,有很多和往常不一样的内容。
上海这样的城市,这么多的人,那么难免会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但是切不要被误导,以偏概全,要保持独立的判断。这是现代网民最起码的素质,不要被BBC们带偏。
我们也看到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居住在上海的富豪和明星不在少数。我们同样也看到不少明星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帮助防疫做一些工作。只不过,那种很多时候他们防护服全副武装,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罢了,没有上新闻罢了。
一位上海的老者说的话掷地有声,"上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的上海"。是啊,上海自古就在那里,不要被某一些极少数个体带节奏,甚至撕裂。上海历经沧桑,什么场面没见过,多一点耐心,还你一个往日的上海。
转眼4月已经过去一周,各地都在抓生产。
从居家隔离,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切片。因为线下基本上进入静默期,那么大量的人生活都转到了线上。
万物皆可直播,一片繁荣景象。管你卖货、上课还是开会等等原来线下场景,全部可以在线上实现,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器打天下,没有做不到的。
即便大家都居家,并不影响证券交易所开张交易,因为都是线上的。金融行业同样跑到了线上作业。很多公司的办公也基本上搬到了线上。
那么,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大家都生活在了线上,那这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元宇宙么?
不过,一周不到,几乎所有人还是被拉回到了现实。冰箱空了,物流停了,买不到菜了,吃饭成了问题。整个社会看似在网上运转,其实都是在空转。能产生多少GDP还真不好说。
在两周之后,这种所有的"虚拟经济"方式,被击穿。因为即便卖再多的货,发布出去,生产不出来。也就意味着大家赚不到钱,一旦赚不到钱,所有环节都会失灵。
所以,脱虚向实,在这一轮疫情下,被再次佐证。人们开始再次向往,那个车水马龙,纷纷扰扰的周遭。
「 题图 By szm 4」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疫情下的社区团购
上文:开始进攻?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49.html

只需要相信上海

 


上周四晚上我发了一篇《回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对本次上海的"口罩"事情进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昨天,同样形势汹涌的吉林市官方发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清零,也就是说,经过多次的检测筛选,已经将感染者全部筛出来,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治疗。不过我们从统计数据上,可能未来几天那边都还会有数字报上,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待确诊之后,才会进入统计数字。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吉林省的"口罩"事件同样汹涌,长春市和吉林市为甚,不过我们在媒体上更多的只看到上海的情况。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更加受到关注,另外,上海市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两个城市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难度和风险更不言而喻。现在传来这利好消息,无论对吉林还是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信心的提振。
尤其是经常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上,上海因为有很多大V和明星人物,所以传播的渠道也就更多一些。上海人的生活在经历了几轮静默之后,确实,部分人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住在上海的stormzhang在周五上午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内阅读量逼近2000万之巨,其实stormzhang的用户量也就小几十万的样子,按照现在的公众号打开率,大概每篇文章也就三五万的阅读量。不过,这种引起大量关注的文章一般都会被预警,不出所料,都没撑到晚上,很快,下午这篇文章就没了。我关注stormzhang其实挺早,主要是这位年轻人是典型的皖北十八线小城市奋斗逆袭的故事典型,三观也很正。
那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Android开发,不过很快这位没有名校背景的小年轻,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做到了公司高管,副业收入也相当可观,很快在上海买了房,买了Dream Car,直到辞职创业,去年开了自己的小公司。眼下,我们的这个国度太需要这样的故事了,这是中国梦的投射在每个普通国人身上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收获更多人的善意是应该的。
这一篇前所未有关注度的文章依然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各种谩骂,诋毁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声援和关心。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网上喷子很多,不信你看看那些发达国家也一样。因为在网上喷比在现实中喷,成本更低,更容易发泄情绪。但主流价值观不能偏离。
我之所以对这次"口罩"事情偏乐观,主要是基于长三角地区向来重商主义,从古至今均如此,这里的人们更讲规则,更有契约精神,也更加富裕,物产充沛,加上江浙皖一起驰援,没有理由不乐观。即便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超级大城市挑战。
当然,几千万的繁华大城市,突然切换成另一种静默状态,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毕竟是少数。
其实我基于乐观判断的是看到官方发布会的一些细节。我记录在星球里了:


美团参加发布会,你见过没有。紧接着,还是有上海本土的饿了么,4月10号,京东紧急调集2000名人员,恢复物流。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普通民众参与进来,相信城市多个功能很快会恢复运转。至少保障人们的生活不会有问题。所以,乐观不是盲目的一根筋,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我在短视频上我还关注了一位演员,李立群老师,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应该大部分都认识。老爷子隔离在上海家中,每天没啥事就记录一些日常,很像隔壁老大爷跟你拉家常聊天那种。虽然隔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长时间隔离,但是老爷子心态很好,保持乐观,这大概也是更多普通上海市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只需要相信上海,保持定力,很快就能迎来所想要的。 
https://t.zsxq.com/EQJeyRJ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58.html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

只需要相信上海

上周四晚上我发了一篇《回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对本次上海的"口罩"事情进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昨天,同样形势汹涌的吉林市官方发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清零,也就是说,经过多次的检测筛选,已经将感染者全部筛出来,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治疗。不过我们从统计数据上,可能未来几天那边都还会有数字报上,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待确诊之后,才会进入统计数字。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吉林省的"口罩"事件同样汹涌,长春市和吉林市为甚,不过我们在媒体上更多的只看到上海的情况。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更加受到关注,另外,上海市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两个城市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难度和风险更不言而喻。现在传来这利好消息,无论对吉林还是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信心的提振。

尤其是经常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上,上海因为有很多大V和明星人物,所以传播的渠道也就更多一些。上海人的生活在经历了几轮静默之后,确实,部分人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住在上海的stormzhang在周五上午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内阅读量逼近2000万之巨,其实stormzhang的用户量也就小几十万的样子,按照现在的公众号打开率,大概每篇文章也就三五万的阅读量。不过,这种引起大量关注的文章一般都会被预警,不出所料,都没撑到晚上,很快,下午这篇文章就没了。我关注stormzhang其实挺早,主要是这位年轻人是典型的皖北十八线小城市奋斗逆袭的故事典型,三观也很正。

那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Android开发,不过很快这位没有名校背景的小年轻,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做到了公司高管,副业收入也相当可观,很快在上海买了房,买了Dream Car,直到辞职创业,去年开了自己的小公司。眼下,我们的这个国度太需要这样的故事了,这是中国梦的投射在每个普通国人身上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收获更多人的善意是应该的。

这一篇前所未有关注度的文章依然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各种谩骂,诋毁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声援和关心。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网上喷子很多,不信你看看那些发达国家也一样。因为在网上喷比在现实中喷,成本更低,更容易发泄情绪。但主流价值观不能偏离。

我之所以对这次"口罩"事情偏乐观,主要是基于长三角地区向来重商主义,从古至今均如此,这里的人们更讲规则,更有契约精神,也更加富裕,物产充沛,加上江浙皖一起驰援,没有理由不乐观。即便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超级大城市挑战。

当然,几千万的繁华大城市,突然切换成另一种静默状态,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毕竟是少数。
 
其实我基于乐观判断的是看到官方发布会的一些细节。我记录在星球里了:



美团参加发布会,你见过没有。紧接着,还是有上海本土的饿了么,4月10号,京东紧急调集2000名人员,恢复物流。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普通民众参与进来,相信城市多个功能很快会恢复运转。至少保障人们的生活不会有问题。所以,乐观不是盲目的一根筋,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我在短视频上我还关注了一位演员,李立群老师,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应该大部分都认识。老爷子隔离在上海家中,每天没啥事就记录一些日常,很像隔壁老大爷跟你拉家常聊天那种。虽然隔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长时间隔离,但是老爷子心态很好,保持乐观,这大概也是更多普通上海市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只需要相信上海,保持定力,很快就能迎来所想要的。 
https://t.zsxq.com/EQJeyRJ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58.html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

4/08/2022

恢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

今天小区正式解封了,配合门卫扫码查阅工作,出入小区开始恢复管控前状态。本次封禁,加上清明节大概一周的样子,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不方便。

唯一的不方便可能就是封禁期间外面商店关门,购买物品不太方便。本次漩涡中心上海还在做最艰苦的抗疫工作。

周边其他城市应该如我上面说的那般,最近几天恢复如常。

同样,相信,只要保持一定的耐心,上海依然恢复如常,还是那个上海。毕竟两千五百万的国际大城市,防控还是很难的。

居家时,一下子空闲下来时间过多,打发这些时间最好的渠道,当然是手机,首当其冲是短视频平台。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这段时间上海乃至很多城市,有很多和往常不一样的内容。

上海这样的城市,这么多的人,那么难免会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但是切不要被误导,以偏概全,要保持独立的判断。这是现代网民最起码的素质,不要被BBC们带偏。

我们也看到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居住在上海的富豪和明星不在少数。我们同样也看到不少明星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帮助防疫做一些工作。只不过,那种很多时候他们防护服全副武装,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罢了,没有上新闻罢了。

一位上海的老者说的话掷地有声,"上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的上海"。是啊,上海自古就在那里,不要被某一些极少数个体带节奏,甚至撕裂。上海历经沧桑,什么场面没见过,多一点耐心,还你一个往日的上海。

转眼4月已经过去一周,各地都在抓生产。

从居家隔离,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切片。因为线下基本上进入静默期,那么大量的人生活都转到了线上。

万物皆可直播,一片繁荣景象。管你卖货、上课还是开会等等原来线下场景,全部可以在线上实现,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器打天下,没有做不到的。

即便大家都居家,并不影响证券交易所开张交易,因为都是线上的。金融行业同样跑到了线上作业。很多公司的办公也基本上搬到了线上。

那么,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大家都生活在了线上,那这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元宇宙么?

不过,一周不到,几乎所有人还是被拉回到了现实。冰箱空了,物流停了,买不到菜了,吃饭成了问题。整个社会看似在网上运转,其实都是在空转。能产生多少GDP还真不好说。

在两周之后,这种所有的"虚拟经济"方式,被击穿。因为即便卖再多的货,发布出去,生产不出来。也就意味着大家赚不到钱,一旦赚不到钱,所有环节都会失灵。

所以,脱虚向实,在这一轮疫情下,被再次佐证。人们开始再次向往,那个车水马龙,纷纷扰扰的周遭。

「 题图 By szm 4」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疫情下的社区团购
上文:开始进攻?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