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022

恢复消费仍是重中之重

抽空算了一下,兜兜同学自疫情爆发前4月1日清明调休开始,正式居家,中间除了假期,还有一周时间是因疫情小区封禁,到今天正式返校。在无锡这个疫情控制较好的城市,依然长达两周才复课。

我不知道苏州和上海,乃至很多疫情严重地区,孩子们需要等多久才能复课,有人玩笑说,寒假连着暑假放了。意味着整个学期都将在家上网课。

上一篇说到家庭教育的问题。可能由于这两年的疫情因素,从上到下,都在经历一次灵魂拷问,具体怎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大家都满意的?

这终究将是个长久工作,可能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

说下市场环境。

前两天上海和东北的疫情有所好转,尤其是吉林,已经官宣动态清零,上海进展也不错。有希望在月底前完成封控工作,尽快复工复产。两千多万人,影响着至少几亿人的生产生活,现在抢的就是时间。你想想,连特斯拉工厂都停工了,不少国家的特斯拉交付时间都将延长。这还只是一家工厂而已,你可以想象一下上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地位。

现在不少像IT行业、咨询服务行业等对线下要求不是太高的行业,还能在线上做一些工作,算是没有完全停摆,像工厂这种生产型企业完全依赖线下只能停摆了,消费类的基本上也停摆了,不过物流恢复后应该能找补回来一些。这次上海的疫情应该会被载入史册,影响未来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城市人口、乃至很多人生活的城市选择等等方面。毕竟人这辈子不就是为了好好生活么?可以仔细琢磨一下这方面的一些机会。

前两天,高层也没闲着,国常会上对降准的预期基本上给予了最直接的反馈。过不了两天,应该就能落地,毕竟高层上次开会都说了,得再快点。

另外,高层们应该也都拿到了一季度的一手数据。不久咱们也能看到了,到时候自见分晓,之前也预测过,不再赘述。

消息一出,今天开盘一改昨天的亚太地区最弱走势,小幅高开,然后一路强势,很多跟金融强关联的行业又开始了涨停潮。

比如房地产,最近不少城市陆续跟进放松限购限贷。算是个持续利好,房地产的金融属性非常强,算是直接受降准恩惠。

一把手去海南调研了,并表示要加快建设国际知名自贸港,算是给规划来了一个推进剂,给地方安排工作了。以前很多有限制,或者卡壳的问题,应该都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因为一把手都发话了,还不够你××的?

消费类虽然最近受疫情影响比较大,不过这周还是受到利好刺激,拉回来一些。未来长期还是要靠消费来拉动,这也算是个长期向好的行业了吧。



「 题图 By michael fousert 」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上文:当教育回归家庭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610.html

避免在一下狭小的场域里原地打转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说:"善用榔头的人往往认为所有东西都是钉子。"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陷入到一个狭小的场域里无法自拔,然后不停地卷,直到把自己卷死。我在读小群效应一书的时候,说实话是被震撼到了。虽然讲的是关于传播学的内容,道理是一样的,可以被迁移的,我们得具有这种迁移思维能力。信息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断传播,很难突破出这个圈子以外,不过一旦突破到另一个圈子里,又会引起一个大的涟漪,产生新一轮的扩散。但是每次扩散,圈层效应很明显。如果无法突破到新的圈层里,就会在这个圈层里打转,传播结束。有没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我们刷短视频,和父母刷到的基本上是不一样的。虽然物理上,我们生活在一起,甚至近在咫尺,但是在互联网上,我们是在不同的圈子里。比如,我
经常看房地产相关的,父母经常看养生的,那么算法会将这种趋势不断强化,直到固定在一个圈层里,不断给我推荐同质化的内容。即便偶尔给我推荐养生的内容,也会被我毫不犹豫的划走,判定我对类似的内容不感兴趣。是的,我们在互联网上虽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映射,但是门槛更低,更随意,这就导致我们被圈层的概率更大,更容易。随着这种圈层逐渐强化,想要突破就会越来越难。直到我们实际上被封闭在这个小的场域里。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做房地产行业的,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和这个行业相关的人和事。给我们的直观感觉是,现在不管哪个城市,房子太多了,没有那么多人去住。想要冲破这种圈层,唯一的办法是零基思维,抛开以往的经验,跳出框架,重新从零开始思考,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等等。想从外界�
��条件来突破圈层是很难的,唯有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反而会变得容易。比如上面说到的给我推荐养生的内容,我没法逼着自己去看这些内容。当然,我父母也不可能去研究房地产相关的内容。这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的房子是不是多了,通过最基础的一些思考,我想比较容易搞清楚。一个城市的规划人口是多少,现在多少人,现在有多少房子,这些数据其实不难拿到。比较难的是你要通过平日留心来矫正这些数字。因为很多官方统计的数字是失真的。常住人口、城镇人口、户籍人口,得结合你周边人或者小区邻居的人实际状况来做个判断。很多人在城市买房子了,但户口还在农村,因为现在大部分城市户口不值钱了,农村户口可能更加稀缺。所以很多人不是万不得已,不迁户口。很多本地人,住的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商品房小区,有的城�
�村,有的小产权房等等。所以,将这些全部算进去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数字就不能简单的加减了,很多城市房子的缺口依然不小,那么这样的城市就不用担心房子没人住。利用类似的零基思维,就会很容易突破原有的圈层封锁,发现原来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可能是另一番天地了。查理芒格说,人大概掌握80-90种思维模型,就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了。你看,其实有时候自己看明白的思维模型,其实更加受用,而且具有可迁移属性。

「 题图 By vasyl tymoshchuk」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打造自己的可迁移能力
上文:只需要相信上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93.html

4/13/2022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

只需要相信上海

 


上周四晚上我发了一篇《回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对本次上海的"口罩"事情进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昨天,同样形势汹涌的吉林市官方发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清零,也就是说,经过多次的检测筛选,已经将感染者全部筛出来,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治疗。不过我们从统计数据上,可能未来几天那边都还会有数字报上,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待确诊之后,才会进入统计数字。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吉林省的"口罩"事件同样汹涌,长春市和吉林市为甚,不过我们在媒体上更多的只看到上海的情况。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更加受到关注,另外,上海市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两个城市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难度和风险更不言而喻。现在传来这利好消息,无论对吉林还是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信心的提振。
尤其是经常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上,上海因为有很多大V和明星人物,所以传播的渠道也就更多一些。上海人的生活在经历了几轮静默之后,确实,部分人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住在上海的stormzhang在周五上午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内阅读量逼近2000万之巨,其实stormzhang的用户量也就小几十万的样子,按照现在的公众号打开率,大概每篇文章也就三五万的阅读量。不过,这种引起大量关注的文章一般都会被预警,不出所料,都没撑到晚上,很快,下午这篇文章就没了。我关注stormzhang其实挺早,主要是这位年轻人是典型的皖北十八线小城市奋斗逆袭的故事典型,三观也很正。
那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Android开发,不过很快这位没有名校背景的小年轻,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做到了公司高管,副业收入也相当可观,很快在上海买了房,买了Dream Car,直到辞职创业,去年开了自己的小公司。眼下,我们的这个国度太需要这样的故事了,这是中国梦的投射在每个普通国人身上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收获更多人的善意是应该的。
这一篇前所未有关注度的文章依然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各种谩骂,诋毁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声援和关心。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网上喷子很多,不信你看看那些发达国家也一样。因为在网上喷比在现实中喷,成本更低,更容易发泄情绪。但主流价值观不能偏离。
我之所以对这次"口罩"事情偏乐观,主要是基于长三角地区向来重商主义,从古至今均如此,这里的人们更讲规则,更有契约精神,也更加富裕,物产充沛,加上江浙皖一起驰援,没有理由不乐观。即便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超级大城市挑战。
当然,几千万的繁华大城市,突然切换成另一种静默状态,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毕竟是少数。
其实我基于乐观判断的是看到官方发布会的一些细节。我记录在星球里了:

美团参加发布会,你见过没有。紧接着,还是有上海本土的饿了么,4月10号,京东紧急调集2000名人员,恢复物流。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普通民众参与进来,相信城市多个功能很快会恢复运转。至少保障人们的生活不会有问题。所以,乐观不是盲目的一根筋,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我在短视频上我还关注了一位演员,李立群老师,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应该大部分都认识。老爷子隔离在上海家中,每天没啥事就记录一些日常,很像隔壁老大爷跟你拉家常聊天那种。虽然隔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长时间隔离,但是老爷子心态很好,保持乐观,这大概也是更多普通上海市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只需要相信上海,保持定力,很快就能迎来所想要的。 
https://t.zsxq.com/EQJeyRJ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58.html

恢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

今天小区正式解封了,配合门卫扫码查阅工作,出入小区开始恢复管控前状态。本次封禁,加上清明节大概一周的样子,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不方便。
唯一的不方便可能就是封禁期间外面商店关门,购买物品不太方便。本次漩涡中心上海还在做最艰苦的抗疫工作。
周边其他城市应该如我上面说的那般,最近几天恢复如常。
同样,相信,只要保持一定的耐心,上海依然恢复如常,还是那个上海。毕竟两千五百万的国际大城市,防控还是很难的。
居家时,一下子空闲下来时间过多,打发这些时间最好的渠道,当然是手机,首当其冲是短视频平台。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这段时间上海乃至很多城市,有很多和往常不一样的内容。
上海这样的城市,这么多的人,那么难免会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但是切不要被误导,以偏概全,要保持独立的判断。这是现代网民最起码的素质,不要被BBC们带偏。
我们也看到很多正能量的内容,居住在上海的富豪和明星不在少数。我们同样也看到不少明星也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帮助防疫做一些工作。只不过,那种很多时候他们防护服全副武装,不注意是看不出来罢了,没有上新闻罢了。
一位上海的老者说的话掷地有声,"上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上海,不是××的上海"。是啊,上海自古就在那里,不要被某一些极少数个体带节奏,甚至撕裂。上海历经沧桑,什么场面没见过,多一点耐心,还你一个往日的上海。
转眼4月已经过去一周,各地都在抓生产。
从居家隔离,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切片。因为线下基本上进入静默期,那么大量的人生活都转到了线上。
万物皆可直播,一片繁荣景象。管你卖货、上课还是开会等等原来线下场景,全部可以在线上实现,一部手机一个充电器打天下,没有做不到的。
即便大家都居家,并不影响证券交易所开张交易,因为都是线上的。金融行业同样跑到了线上作业。很多公司的办公也基本上搬到了线上。
那么,这就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大家都生活在了线上,那这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元宇宙么?
不过,一周不到,几乎所有人还是被拉回到了现实。冰箱空了,物流停了,买不到菜了,吃饭成了问题。整个社会看似在网上运转,其实都是在空转。能产生多少GDP还真不好说。
在两周之后,这种所有的"虚拟经济"方式,被击穿。因为即便卖再多的货,发布出去,生产不出来。也就意味着大家赚不到钱,一旦赚不到钱,所有环节都会失灵。
所以,脱虚向实,在这一轮疫情下,被再次佐证。人们开始再次向往,那个车水马龙,纷纷扰扰的周遭。
「 题图 By szm 4」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joojencom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疫情下的社区团购
上文:开始进攻?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49.html

只需要相信上海

 


上周四晚上我发了一篇《回复如初,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我对本次上海的"口罩"事情进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昨天,同样形势汹涌的吉林市官方发布,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清零,也就是说,经过多次的检测筛选,已经将感染者全部筛出来,该隔离的隔离,该治疗的治疗。不过我们从统计数据上,可能未来几天那边都还会有数字报上,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待确诊之后,才会进入统计数字。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吉林省的"口罩"事件同样汹涌,长春市和吉林市为甚,不过我们在媒体上更多的只看到上海的情况。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更加受到关注,另外,上海市的人口规模和其他两个城市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难度和风险更不言而喻。现在传来这利好消息,无论对吉林还是上海,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信心的提振。
尤其是经常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上,上海因为有很多大V和明星人物,所以传播的渠道也就更多一些。上海人的生活在经历了几轮静默之后,确实,部分人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住在上海的stormzhang在周五上午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

在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内阅读量逼近2000万之巨,其实stormzhang的用户量也就小几十万的样子,按照现在的公众号打开率,大概每篇文章也就三五万的阅读量。不过,这种引起大量关注的文章一般都会被预警,不出所料,都没撑到晚上,很快,下午这篇文章就没了。我关注stormzhang其实挺早,主要是这位年轻人是典型的皖北十八线小城市奋斗逆袭的故事典型,三观也很正。
那时候他还在一家小公司做Android开发,不过很快这位没有名校背景的小年轻,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做到了公司高管,副业收入也相当可观,很快在上海买了房,买了Dream Car,直到辞职创业,去年开了自己的小公司。眼下,我们的这个国度太需要这样的故事了,这是中国梦的投射在每个普通国人身上应该有的样子,所以收获更多人的善意是应该的。
这一篇前所未有关注度的文章依然带来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各种谩骂,诋毁等等,当然,更多的是声援和关心。每个国家都是这样,网上喷子很多,不信你看看那些发达国家也一样。因为在网上喷比在现实中喷,成本更低,更容易发泄情绪。但主流价值观不能偏离。
我之所以对这次"口罩"事情偏乐观,主要是基于长三角地区向来重商主义,从古至今均如此,这里的人们更讲规则,更有契约精神,也更加富裕,物产充沛,加上江浙皖一起驰援,没有理由不乐观。即便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超级大城市挑战。
当然,几千万的繁华大城市,突然切换成另一种静默状态,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这毕竟是少数。
其实我基于乐观判断的是看到官方发布会的一些细节。我记录在星球里了:


美团参加发布会,你见过没有。紧接着,还是有上海本土的饿了么,4月10号,京东紧急调集2000名人员,恢复物流。当然,还有更多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普通民众参与进来,相信城市多个功能很快会恢复运转。至少保障人们的生活不会有问题。所以,乐观不是盲目的一根筋,得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我在短视频上我还关注了一位演员,李立群老师,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应该大部分都认识。老爷子隔离在上海家中,每天没啥事就记录一些日常,很像隔壁老大爷跟你拉家常聊天那种。虽然隔离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长时间隔离,但是老爷子心态很好,保持乐观,这大概也是更多普通上海市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我们只需要相信上海,保持定力,很快就能迎来所想要的。 
https://t.zsxq.com/EQJeyRJ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58.html

当教育回归家庭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国之大事,家之大事。
在历史的钟摆总是在不停的轮回,教育问题兜兜转转,回归家庭再次回到大众视野,并且正走入千家万户。
疫情的隔离,让教育的两端都接受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实验。
孩子在家上课,自律和辅导多半要靠家长来完成,这是疫情期间的标配了。
兜兜同学自清明节前离校后至今未返校,具体日期待教育局通知。本市防控算是比较成功的,短期内管控住,严格杜绝输入,这让市民在短期内恢复生产生活。就这样,教育部门依然不敢轻易通知返校。毕竟之前由于一小学有人感染,大家都如惊弓之鸟。是啊,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不可谓不广。
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不允许考试、排名,让渡更多的学习时间,给到诸如语文数学这种主科以外的学科,培养综合素质。
因为以往,在学校是唯成绩论的,更多的学校、老师,班级里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到荣誉、晋升等等切身利益,所以,信息媒体渠道发达的今天,各种滥用权力,甚至苛刻对待学生的案例经常见诸报端。
记得之前在连岳老师问答中,有一位深圳的妈妈来信,丈夫异地工作,自己工作还得照顾三个孩子,长子男孩虽然才3年级,但是充当了生活中妈妈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忙照顾小朋友,给他们做饭,辅导作业。但是,他的学校和老师对他并不友好,因为在班里的成绩不好,拖了班级后腿,老师约谈家长,要让他转学。
想必平日里,这个早熟且能干的孩子,生活中佼佼者的孩子,在学校里没少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学校里以成绩这个维度来衡量,这孩子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放大了到整个社会来看,这孩子绝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可悲的是,学校是唯成绩论的,即便是今天的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不能免俗。
几乎过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全民大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搞?"正是不断地纠偏,让事情逐渐回到应该有的轨道上。历史的钟摆在一定的时间段可能会偏离本质,但总会在不断修复中逐渐回归。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够多,质量够高的家庭陪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这逐渐形成了共识,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家庭中谁来教育,谁拿出足够多的时间,这都是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家庭教育又该如何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程,家长有没有取得合格证,是否能胜任家庭教育,都还不明朗,那么终将意味着,回归到古典的言传身教式家庭教育,其成败仍将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观和行动力。


「 题图 By carolina nichitin」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你是想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上文: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