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2023

有另外一批90后

本来准备在电脑上写这篇文章的,想着正好利用等雨的功夫,差不多可以写完,没想到突然雨停,趁这个间隙抓紧回来,于是只能用手机来写了。

上一篇写的是现在身边见识到的一批九零后,说实话,作为一名八零后,我并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和人生态度。

后来有网友来和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面对人生采用什么态度的自由。我只是感到惋惜。

昨晚听冯大辉的直播,也提到现在躺平的那些人,生活条件太好了,住着单间,享受着高速网络,点着外卖。是以前很牛逼的人才能享受到的生活资源。冯大甚至忍不住都爆粗口了。

你看,并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我上一篇文章的语气还算是比较平和的了,是的平心静气。

对比两年前,我身边,或者团队中的一批九零后,从91年到99年的都有。

这是一帮放在社会上不管怎么对比都非常优秀的一批年轻人,九八五硕士毕业进到公司,也是公司重点人才培养序列,最低的也是知名学校本科,大多数家庭条件也都不错。

你要认为这是帮年轻人娇生惯养那就错了。在项目到了攻坚克难最艰苦的时候,他们被派往项目一线,是的,和我们并肩在工地苦战。并且没有什么怨言。

我能看到他们即便在面临困难时,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为我们这帮老杆子做了榜样。你要知道,工地上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油,俗称老油条。还好我,我在变成老油条之前,遇到了这帮优秀的年轻人。

感觉他们有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精力,无论在电脑上的各种PPT,报告,表格,邮件,还是现场糟糕工作环境,以及各种恶心难啃的骨头,都有以及独特的方式方法去应对。

你看,对比之下,连优秀的人,都在这么拼,那么,上一篇文章中的年轻人还有什么筹码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待到出结果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抱怨社会不公,时运不济。你看,当你在打游戏的时候,刷短视频的时候,人家都在默默努力,拼尽全力,机会当然更会眷顾这样的人。

社群中每天都有新的精华内容,专栏正在不间断更新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星球。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017.html

7/13/2023

有这样一批90后

今年遇到了一批让人很无语的90后,至少在一个80后来看,是非常不满意的后辈们。
这可能时代代沟,但我又没法将这些归类为代沟,一言以蔽之。
这几位九零后的状态是这样的,对游戏痴迷程度和学校宿舍的那种氛围差不多。下班后第一时间回到住所,吃饭是次要的,必须马上开始游戏,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我不知道白天工作具体能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在工作的。
这一批年轻人,大概都有点家底,上班大部分不是靠自己投递简历进来的。加上公司佛系文化,也让这样的人能长时间在公司生存下来。
对标一下我之前所在地产私营企业,不说每天晚上加班,那也是每天至少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偶尔休息一下做个调解,加上我不打游戏,所以时间相对宽松,即便如此,工作强度依然可以接受。
现在的工作强度相比,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怪不得这些人可以如此松弛。
但是这样的环境,我并不认为适合年轻人,年轻的时候,可以依靠父母亲戚卖面子托人进到公司,几年下来,什么本事没学到就要面临成家立业,钱没赚到,本事没学到,父母一老失去依靠,当自己要成为家里顶梁柱的时候,拿什么来顶?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
6月份开始合作团队里已经有00后进来,我不知道这一批90后作何感想,反正当初在我们80后不年轻,90后杀入职场的时候,我们是有极大的危机感的,唯有拼命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拓展知识面,为自己不确定的未来,以及面临竞争的时候,多一份筹码。
至少我在这一批90后身上没有看到对未来的希望,可能面对大城市高企的房价和不确定的未来,早已选择躺平。
苏州这样的城市3万以下的房价已经只能在偏远郊区做选择,这对于一个想要在这里定居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容易。对未来的绝望,也可能是选择躺平的理由,几年之后,家里安排个相亲,选择回老家成家立业可能是不错的归宿。
即便是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对年轻人也不太友好。即便家里稍微有点家底的,一套房子加装修,也基本上要耗尽两个家庭的所有积蓄,还得背上上百万的贷款。
如果你在企业的职位和薪酬无法达到社会中上水平,是不足以抗住这些的。如果对未来稍微有点规划的年轻人,应该是玩命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以换取在职场上的好价钱,我并不认为开头所说的年轻人生活状态能在职场上获得一个好的价钱,相反,如果没有所谓的“关系”,能有个工作已经不易,毕竟,现在送外卖的都有大把的本科生。
推荐:给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
上文:让记录分享成为习惯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54.html

7/12/2023

让记录分享成为习惯

这么多年在互联网上写内容,以及上网经验告诉我,写内容和消费内容基本上是二八定律,甚至可以按照一九来分,也就是说写的是极少数,而看的永远是大多数。
这个比例真实数据让人看了更震惊,大概因为中国人比较内敛,不善表达,多数人即便写,也写不满微博的140字。
我建立这个星球初衷,依然是想营造一个环境,用几乎没有障碍的方式鼓励大家多记录、分享。哪怕你是记录一下每天吃了什么都有意义。
因为这种行为慢慢会让自己养成记录文字的习惯。
理论上只要会说话就能分享,但是实际上这样做的人极少,所以说如果你能记录100字,已经战胜了80%的人,如果每天坚持这样做,恭喜你,你已经战胜了95%以上的人。如果你能写个1000字,那么已经在互联网上是佼佼者了。
我被问过的最多的话就是,这又能有什么用?
记录和分享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会让你摆脱混乱,思路越来越清晰,同时,通过分享、汲取、再分享完成一个分论模型的创建,让自己变成一个输入输出的系统,并且能不断自我迭代更新,不至于被封禁在以往的认知体系和路径中一直原地转圈。无法不断自我更新迭代的人,就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伍者,故步自封者,年纪大了,被统称为老顽固,不受人待见。
这就是被认为的所谓有用。
如果你和我一样,养成常年记录分享习惯,在很多工作、生活场景,能轻轻松松写个800字,也是一个加分项,无论在职场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办法摆脱“写作”这个技能。
写个发言稿,写个纪要,写个通知,写个函件或者邮件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和“写作”打交道。
这也是被认为的所谓有用。
以前,老听人说有写日记的习惯,感觉这得多文艺啊,不学语文之后,好像就没有这个习惯了。写日记能有什么用?大概只有常年写的人,才会明白。
我在星球设置了每天100字打卡挑战,希望你也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挑战,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评判这个习惯是好是坏,自己能不能长久坚持下去。
现在星球专栏每天都增加新的精华内容。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上文:聚焦内容密度,而不是广度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42.html

7/11/2023

聚焦内容密度而不是广度

由于要保持安全而稳定的日更,加上文章同步到国内备案的个人网站,那么就会涉及到一些技术细节不得不面对,加上昨天网信办新出的规定,让每个在网上发内容的人都不得不直面这个话题。

我研究了一下常年保持更新,并且保持数年的公开写作者。他们的内容基上极少涉及敏感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章被删,甚至被封号的危险。确保能够常年保持更新。

这对于想要长时间写作来说,是很重要的,从早期的各个论坛,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公众号和知乎这样的平台,甚至于自己独立搭建的网站,想要长久且稳定的也行下去,都不要涉及敏感内容。

这是目前的大环境所决定的,既然无法改变这种环境,那么就去适应它。

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而且,在除了那些敏感内容以外的框架内,依然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写很多内容,强者从来都不抱怨。向这些强者看齐。

目前的架构已经足够精简,在未来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做一些精简的动作。一切为了保持长期稳定更新让路,过多的繁文缛节都可以被取消掉。

同时,我也会持续探索社群运营的方式来保证这个写作飞轮运转起来,除非有更好的飞轮出现,至少目前以及未来数年来看,这应该还是个理想的飞轮模型。

这是别人已经验证过的路径,我也想验证一下,这个路径是不是适合大部分人,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一条跑的通的路径对于大部分写作者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当然,我也会不断探索其他的可能性。

不要有以往的路径依赖,毕竟这个世界时刻都在变化,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有更厉害的路径出现。

对于大量普通人来说,能趟出一条可实现的长期写作路径是不容易的。

接下来,将会在这个既定的领域里在内容密度上下功夫,做厚星球里的内容资产,这是目前已经在做的事情。

是的,除了聚焦到目前星球内所涉及的领域,不会再无序扩展内容领域,毕竟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聚焦更小的领域后,有助于提供更有深度的内容,我也相信,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厚这方面的内容,价值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以往设计内容过于泛而浅,看上去大而全,其实深度不够,对于长时间做内容的人来说,并不能持续提供更多价值。而容易变成满世界地看热闹。

往后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既有的领域内加厚,具体领域我会以专栏的形式在星球里面体现。

往后一段时间,都将会把精力集中在这一块,现在每天都会有精华内容产生。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上文:公众号恢复日更的可能性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33.html

7/10/2023

公众号恢复日更的可能性

 

虽然在星球创建了日更短文的打卡活动,这种打卡其实比较容易完成,和我心目中的日更还是与一定的差距,心头一直萦绕不去的是公众号日更这件事。

我在考虑日更的可能性,步入七月之后,天气逐渐炎热,明天即将36度,这样炎热的天气,做这样的决定实属匪夷所思,明天无锡正式出梅,我觉得是个好日子,有时候可能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契机,我想在这个夏天,探索一下再次日更的可能性,撇开工作、生活、学习、生病等等各种压力,还能保持日更需要做到哪些事情,养成哪些习惯。

其实,有这个想法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中间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断更,我在测试自己是否能扔掉这个事情,后来发现,依然不行,而日更是很难的,前几年做过这个事情,所以我知道这件事情的难度有多大。

一方面,我是业余更新,也就是说,我不能全职去做这个事情,所以时间上经常有冲突。另外,临时有事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如何能保持日更不断?

还有更大的障碍就是输入端,又要我写文章大部分场景都是用电脑在写,虽然现在公众号已经推出了订阅号助手,但是我依然还是坚持用电脑键盘敲击输入。

这就 带来一个问题,上面说到的各种不便的情况的时候,电脑不在身边,或者不方便用电脑输入怎么办呢。加上之前还要用排版软件排版,文章末尾固定格式套用等等一些列问题,加上我是一个人,没有别人帮忙,所以就很难保证日更。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断更,我依然还是想在这个夏天hard一下,尝试恢复日更。

简化格式,现在即便用电脑,我也是在公众号后台直接输入,不再借助其他软件,尽量简化这个过程。

排版软件精简掉,取消排版软件排版,文章末尾也要做一些精简,尽量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必要的时候,甚至考虑取消文章末尾固定模板。

但是要保持的依然是与星球的双向互通。这个比较容易达成,因为,即便在手机上,也能贴上星球的二维码图片或者专栏截图。

就这么决定吧,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元素,也不需要什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就让它悄无声息的开始,就像每个日常一样平凡。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上文:构建人生 OS 1.0版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922.html

7/05/2023

构建人生 OS 1.0版

这段时间花了不少时间研究和实践了一下信息处理系统,用以构建适合我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统,有人叫做Personal OS。一个是8+1 system,另一个是PARA系统。我在星球这些天做了不少实践过程的记录和分享,以及一些参考资料,这里就不一一贴出来了。

8+1 system 官网上就是这张很挫的图片,好心人做了个翻译。

研究了一下,8+1 system这种形式,我感觉更适合 Trello 这种看板形式,直接建立8个泳道图,相当于8个盒子,直接往里面填塞卡片就行了。网上有人用notion来实现,notion太重了,功能太多,反而不太适合,用起来没有Trello丝滑。但是人生操作系统又不能只有看板+待办事项,大量信息的时候,Trello就会过载而且没法记录。这就需要另一个系统,就是PARA信息系统。

PARA 这种信息管理系统倒是有不少人用notion来实现,而且不少都是行业大佬,资深用户那种,不过我试了好几次,都没有办法把notion用起来。这和当初我刚接触evernote的时候完全不同,evernote很容易上手,可能是他的设计和使用习惯和电脑内的文件夹和文件这种信息组织方式极为相似。而notion这种信息组织方式是革命性的,和以往的信息组织方式,使用习惯都不同。

但是要将这两个系统融合到一起,变成一个人生OS就没那么容易了,不仅要记录,还要变成一个可塑可调整优化的流程。下面这张图的整个过程才是我想要达到的,数据、信息最终变成影响力,是需要一个加工程序和处理逻辑的。

 

我将8+1系统中八个分类,作为领域,嵌入到Para系统中,除此之外,我没找到更好的方法,将这两种系统揉合起来使用。构建完这个系统其实还有个问题。没有办法建立一个简单快捷的to do list 我在印象笔记或者trello中,都可以极为方便的去构建。而在notion构建的这一套系统中,需要关联的块,和项目,以及其他参数都比较繁琐,所以根本快不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套系统不太适合每天的快捷操作,毕竟没有人愿意每天花半个小时去摆弄这个软件,而是要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做事情上。加上我每天要写工作日记,之前都是直接将印象笔记的每天待办事项作为一个独立的笔记,基本上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工作日记,但是notion构建的这一套系统中,还做不到,因为需要关联,操作太复杂了。

目前以notion为载体工具,构建起来立一个8+1 和 PARA 人生信息管理慢系统。因为有现成的模板,在模板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调整而来。信息管理以Project为主导,展开慢执行清单,可能没法像每天的 todo list 那么详细。以Area构建8个领域作为强制领域,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为了适配 PARA系统,可能还得设置一些子领域,但是宏观上按照8个领域来划分,待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做优化。之前事情比较少的时候,我都是直接在每天的工作日志里记录一个代办清单,昨晚打钩后,基本上一个工作日志就完成了。代办清单如果多达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的时候,这个代办清单就不太行了,因为没有优先级,没有和项目形成关联,还得用脑子去把这些事情分类开来,而构建系统就是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让大脑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这也是系统的重要性。这个人生OS系统总算是建立起来了,后续还将会不断优化升级。

目前星球专栏每天都在增加精华内容,也有新朋友不断加入,感谢这些朋友们的信任。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推荐: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上文:手机调静音三年后,效率更高了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890.html

6/27/2023

手机调静音三年后效率更高了

其实手机调静音这个事很早就想写一篇专门的文章分享一下,之前觉得这么个小事没必要,而且别人是不是能复制这种做法还不好说。所以,这篇文章的开头在草稿箱里躺了一年多了一直没有写。直到前两天在星球里,中和同学提到这个事情,我想可以把我的经验写出来,看能不能给别人一些启发。

一直以来我都在实践效率管理,最近又在研究人生系统,8+1 system 和 PARA信息模型,目前我也正在研究,准备升级自己的效率和信息管理系统。

简单的效率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生活管理,大部分人是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各方面都得兼顾,特别是有了家庭孩子之后,真可谓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工作以外,很多事情也会占用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如何管理井井有条,是需要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以免在各个板块失衡而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习惯都不一样,具体怎么构建,用什么工具,都不能一概而论,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说了,手机静音和这个有啥关系。

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那个公司相对国际化,参与的团队和合作方相对国际化,有美国的设计团队,有香港的设计和顾问公司,大股东还是华尔街投行的大摩。

这也就意味着其工作的协作方式是偏国际化的,受此影响,也得以观察国内和国际办公的差异。

国外的沟通协作方式基本上以邮件为主,打电话很少,以为人家不是在开会就是在飞机上,根本打不通。而邮件,将事情说清楚,人家反而在有空的时候比较容易回复。

反观国内,除了电话,线上沟通和文件传输协作基本上用QQ(那时候还没有微信)。

后来国内国外都要协作,为了统一,大文件传输用FTP服务器(那时候还没有网盘)。

一段时间磨合下来,发现还是国外的这种工作方式效率更高,所以逐渐以邮件和大文件传输来完成,只在必要的时候打电话或者预约开会。这种异步式写作方式逐渐被整个团队所接受。

国内的协作方式看来来很高效,拿起电话就打,强行让对方和自己拉齐到一个事情上,但是挂了电话之后,人家可能继续忙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虽然进入到他的代办清单中,但是并不一定就是优先级最高的,而且电话沟通的时间,人家没有办法处理其实事务。

你可能要说,这是矫情,打个电话才多少时间。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经历,那么你就不会这样说。

三年前,我直接将手机调成了静音加震动模式。因为实在受不了,一天下来最高峰通话120次,虽然单个电话时间都不长,但是加起来就有好几个小时,而这么长的 时间是被切分成120份分散在全天。

那么意味着,没有大段的时间去处理事情,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这样一天下来,心累,身体累,电话接的耳朵疼。但是一复盘,发现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或者没有处理好。

因为你的思路和时间都被这120个电话强行切成了碎片。工作的成效可想而知。而且,电话中沟通需要大脑高速运转,强行调取各种信息。然后还要安排通话中说的事情。一天下来,大脑不累是不可能的,而且都是在接受和处理不同的零碎的工作。

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工作方式被我用电话静音方式强行切换了。

因为后来演变成一听到电话铃声就烦躁,试想一下当你在处理很重要的事情或者和人谈事情的时候铃声突然响起,开会的时候本来就是要求静音,你可能也见过,会场有人忘了关手机,别人在发言,突然会场响起一首亢奋歌曲的尴尬场面。所以,静音的好处是,不需要一直来回切换模式。避免这种尴尬场景出现。

我采用的是类似邮件的这种异步式处理方式。

在处理重要工作的事情,我不希望被打扰,如果真的有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我会在处理完或者中间休息的时候回电话过去。

当然,如果是重要高层领导安排事情,我也能通过震动提醒来看到。

据我统计,99%以上的电话,都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都是一些常规事务,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这些小事情上而放下手上重要的事情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况且,在很多场景下,其实并不适合接电话,现代人应该也能感同身受,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在飞机上,在和重要客户会谈的时候等等。所以也只能事后再回电话。

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之前电话太多导致的无法将精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通过实践这三年以来,并没有漏掉什么大的事情,也没有错过什么十万火急的事情。反而工作、生活、学习的效率反而更高一些。

不要为了勤奋而勤奋,回想之前的状态,很忙,很累,但是舍弃的东西更多。像8+1 system 创始人,工作也很忙,但是依然可以通过这种系统化的管理将各个内容板块安排得井井有条。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保持松弛
上文: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876.html

6/21/2023

我的互联网写作系统

这几天在调整整理星球的一些事情,正好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未来,基于互联网的写作,该怎么走下去。

今天正好看到池建强老师重启“卖桃者说”内容订阅服务,所用的形式不是任何其他网站的写作平台服务,而是他们自家开发的墨问便签+微信群,非常简单的产品形态,但是承载的东西并不简单,记得之前,这个产品是用邮件列表来做的,而且持续了很多年。

以1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来看,当一切过去,只有文字和影像这种易于保存的内容形态,可以不随着时间变换而逐渐消失在茫茫比特海中。

我现在逐渐梳理出来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主要使用的平台,以及精力集中的地方,并以此构建自己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力点,不再将过度精力分散到各处,开启下一个十年之约。

1、以个人网站为圆心,已经运行第15个年头,不出意外,会一直存在下去,10年为单位,作为所有内容的备份和主要互联网入口,不追求流量,虽然需要购买服务器和续费域名,用大厂的服务,减少维护成本。

2、微信平台以公众号为主要订阅平台,更为方便输出到国内用户面前。公众号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平台,有违互联网开发精神,只有微信内的用户可以方便订阅浏览,

3、以知识星球,确切的说是付费星球为沉淀和高梯度产品,探索孵化一些新的产品形态,只汇聚小部分信任的人并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不面向所有用户。提炼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体系,也传递给别人,作为主要精力集中地。 日常记录和分享以flomo和星球为主,付费和免费星球会做内容梯度,尽量会以分类专栏这种高信息密度的形式交付。当然,碎片化的思考也是其中一个补充,会定期将这些碎片化的内容归纳总结形成专栏长文,以提高交付内容质量。

4、其他社交平台,依然作为多个平台分发入口,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后期会逐渐减少这一块的投入。

这个算是我的网络写作系统1.0版,以后不断更新迭代。

我可能不太会使用封闭式的付费订阅这种形式,将内容圈在很小的范围内,而且极少能得到正向反馈。

更加倾向于构建一个相对开放式的系统,以获得足够多的反馈,并且不断修正迭代认知,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把自己系统化,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必须要做的,只有形成闭环,才能长久稳定地运行下去。

星球专栏还在不断增加中,会持续做一些优化调整。

「 题图 By joojen 」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周哥事务所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上文:八佰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853.html

6/20/2023

股息到账

最近这一段时间,很多票都在分红期,我手上的几个票,上周和这周分红已经全部到账。

很多人拿到分红后最主要的一动作就是继续加仓,特别是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相当于用原来的本金买到了更多的股份。

当然,由于分红到账,不少大户,比如基金等会选择做一些调仓动作,这就不可避免股价会在这个时间段有比较大的波动。

我也会在分红到账后择机买入更多股份,加上目前我还在分步建仓阶段,买入只是个时间问题。

分红到账对于有些人来说,就算是利息了,不会选择买入,这相对于本金来说,持仓比例会有所下降,这在行情不太好的时候,数据上会好看一些,也能让人在心灵上得到一些安慰,特别是下跌幅度比较大的票。保持上手有现金,在无论何时都会给人以安全感。

这本身没有什么对错而言,纯属个人喜好。

我选择将现金换成公司股份而已,就这么简单,也没有必要分出谁对谁错。

网上经常容易受到情绪煽动,因为违法成本太低,键盘侠输出成本也很低,

这样就容易造成情绪对立,网上动不动就能开始对战,形成两大对立的阵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互联网真是让人头疼,加上如果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容易被带偏。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了分母,这种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这就容易让真正说真话的人,选择沉默。看上去好像是一边倒的声音,其实事实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江西高校的鸭脖/老鼠头之争,非常鲜活地再现了互联网舆论的这个特性。

只要是个社会人,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个事情,怎样有自己的判断,不被带节奏,并且一以贯之的执行自己的判断。

投资本身就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需要自己去修炼、判断、执行。经常在网上看到让人推荐股票,中和老师前天也在星球里面让我推荐个股,只要稍微有点投资经历的人都不会这么干,等你稍微积累一定的投资知识,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同样不会这么干。

当然,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和风格,在一定的时间段也不一定就都能赚到钱,但是从长远的历史经验来看,只要够稳,不瞎折腾,亏钱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点击https://t.zsxq.com/0armbDnSH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兜兜爸投资笔记 」原创首发。

推荐:建仓了
上文:提前过周末了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850.html

6/14/2023

窗口期

本周其实其实又是一个窗口期。

降息了,算不算。

另外,我的自选股里面,有好几只票都是在本周发放年度分红。

一方面,不少人拿到分红后会选择调仓,也有一部分人拿到分红现金后会选择加仓或者撤退立场,每一种操作都有可能。大A散户众多,咱也没法猜测每一个人的想法。

看到分后,遂查了一下账户。

打开一个老账户,里面少有的几手美的集团,竟然分得1000块分红,甚是欣慰,5月31号就已经到账,后悔没及时补仓美的。

相信秉承长期投资的朋友,在这个季节应该是迎来收获的季节 不管股价怎么样,分红拿到手的感觉总是不错的。

这大概就是长期投资的好处。

可以用比较少的资金获得比较多的公司股票,从而 获得分红。

当然,分红股不是投资股票的唯一追求,入股一味地为了追求分红,其实在大A投资还是比较难的,即便比较好的股票,分红率能达到5%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况且大部分票还是达不到这水平的,这是残酷的现实。

但是股价总是起起伏伏,这就让很多人有了机会,高抛低吸成为了常态。

什么时候卖?

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即便秉承长期主义投资的人来说,卖,也终究是一门哲学。

毕竟即便是最好的公司,也没法承诺可以100年长盛不衰。

即便国内历史悠久的公司也不过几十年,很多公司的寿命不超过50年,甚至更短。

那么谁又敢承诺100年呢,还是持续盈利?

所以说,卖的时间点,是一个哲学。

长期主义者说,卖一个公司的股票,不是为了卖。

但从个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伪科学。至少从上面的论证来说是这样的。

即便是巴菲特,芒格这样穿越世纪的人来说,也不敢说这么长久的话。

大部分的票持有,总得有个时间点。

社会和外围环境风云幻化,时间点的把控尤为重要。

当然,从我的角度来说,并不倡导短期地去炒股。这样踩坑的可能性更大。

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更多的考虑是获得稳定的,客观收益。

而采用长期主义,组合式投资来说,虽然获得收益在一个波段内有所折扣,但是可以保证的是,能穿越周期,更加持久。

这也是符合普罗大众的投资逻辑。

继续搞大白马,像新手一样去投资。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本文由公众号「 我是兜兜爸 」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

推荐:警惕退市
上文:没忍住,还是补仓了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