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17

将日子过的色彩斑斓起来

朋友圈里都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分享,各种文艺。其实才刚到农历的三月而已,正是山花烂漫之时,连马路边的绿化带里都开始色彩斑斓起来。

这样的天气总让人蠢蠢欲动,各种树木开始冒芽、花香四溢。仿佛不将日子过的色彩斑斓一点简直辜负了这窗外的一抹春绿。

一般往年的时候早已经制定了健身计划,信誓旦旦要重现六块腹肌云云,虽然最终都很难真的重现六块腹肌,但好歹跑步计划能坚持较长时间的。而今年因为脚趾的原因无法指定跑步计划了。

于是年初制定了个码字计划,将宅进行到底。你看,这已经将追求外表升格到追求内在修炼了。于是前段时间在研究各种码字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很重要,在慢慢寻找工具的道路上终于将目光锁定在了Day one这款利器。

每天决定记录点什么,美好的、不美好的,这些正组成了每天的生活。待逝去的日子再回头来看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记录就成了最好的题材。之所以选了这款软件是因为确实做的非常优秀,当然在iOS平台和Mac平台上优秀的软件不计其数,这和windows和andriod平台大相径庭,大概好的东西都不是免费的最基本规律决定的吧。

好在Day one 2目前苹果官方提供免费的兑换码,而基础班的Day one Classic依然要30块人民币,其实这个早期版本做的已经非常优秀,很有苹果范,每天文章只能插入一张图片,排版也非常优美,同样支持markdown语法。升级版本的Day one 2每天文章可以插入10张图片,做了很多改进,不再是一款定位日记的应用,连名字都改成了Day one 2 日记+笔记。

一开始我认为在iPhone上写日记四个伪命题,因为手机端打字速度很慢,写日记不会带来人和正向影响情绪的作用,反而会增加痛苦感,但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那就是拍图片+语音输入,一张图片能解决很多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信息,而语音输入可以极大提高输入效率,目前适用的讯飞输入法,语音的识别率相当高,甚至支持粤语。

每当月底打开Day one 的日历来看看是否坚持每天记录一点东西的时候,看到慢慢的标识,满满的正能量感觉整个人心情也跟着色彩斑斓起来。

当然写日记或者每天记录的利器还有记事本,现代人整天数字化产品,各种输入法,刚拿起笔发现很多字已经忘了怎么写。书写的极佳体验是很多数字化产品所无法替代的。由于不断的输出倒逼了每天增加阅读量,突然感觉时间真的不够用啊。

除了写字记录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文首提到的健身,运动确实能改变人的很多心理上的东西,现在各种跑步/记步软件已经做的非常好用,朋友圈里争相刷榜仿佛有全民健身的感觉。

但不得不提的是现在健身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大概也是对生活更高追求的象征,公园里锻炼身体的不再是清一色的退休大爷大妈。连小林子同学现在都动不动跑个「半马」晒出来吓唬人,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运动?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我与Evernote的故事

Evernote是一款理想的生产力工具,中文版叫做「印象笔记」,很文艺,最早它就是一款笔记软件而已,没想到现在衍生出这么多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笔记的范畴。

初识

最早正式开始使用Evernote作为日常生产力工具实在2011年的七月份,其实接触这款软件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只是苦于不知道如何适用这款神器而一直扔在一边。

当时网上很多介绍这款软件花样用法的文章,尤其以一位台湾的博客「电脑玩物」为甚。当然国内很多介绍知识管理和效率软件的博客也分享了很多文章。但都不如「电脑玩物」写的深刻,这哥们光介绍Evernote就出版了两本书,大量的截图和神奇的用法。

我也在这些文章中得到学到了很多,但很多时候和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没太大关系,所以基本上介绍的很多功能用不到。起初适用这款软件的主要是因为在WD公司工作强度主见增加,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人脑子里一旦记的东西太多就容易疲惫,尤其实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每天傍晚闭目养神十五分钟会觉得浑身放松,好像一下子被解放了一样。

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这里所说的效率工具的必要性,以及构建自己知识管理体系的迫切性。虽然当时已经用了几年的doit.im这样的时间管理工具,但功能上无法满足我的要求。

成为主力生产力工具

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无法将一款清单类的管理软件作为工作中的首要效率软件,长时间需要脱离电脑工作,拍图片,而这些在Evernote可以很简单的实现。所以那时候经常在现场检查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用手机拍好图片,附带简单说明,时间紧急甚至直接用语音记录,回到办公室再同步到电脑上进行整理。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用纸笔记录要方便的多。所以这里你应该明白我在之前写的文章「怎样才能用上优秀的软件?」首先提到的选择软件的原则就是要跨平台是怎么来的了吧。

而同时在网上经常阅读到的好文章,好的知识可以分类保存在Evernote中,在适用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完善和学习的过程。后来在知乎上问了个问题「怎样高效的使用Evernote使之成为系统的管理工具」下面目前有了42个回答,阅读量几十万,很多高质量的回答再次让我受益。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的笔记本结构,同时我也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笔记本结构,使其效率更高。

在2012年后开始放弃了单纯的to do list软件(尽管后来有如日中天的wunderlist),转而在Evernote淡出构建了一个todo笔记本,每天利用新加入的复选框功能构建每天的todolist,目前这个list已经高达几千条。我甚至将很多密码直接记在Evernote单独的一个笔记本里,当然部分是以星号或者井号代替的,这是为了安全起见。

目前我仍然使用的是国际版的Evernote,而不是「印象笔记」,完全是因为帐号注册的早,那时候还没有国内版本,后来「印象笔记」推出后和国际版本完全不在一个账户体系下,无法将内容同不到国内账户上,数据量太大,也就懒得再折腾了。

如果你是刚开始使用的话建议注册国内版的「印象笔记」账户,因为服务器在国内,同步速度非常快,功能上和国际版基本没有差异,而且加入了很多国内特有的功能,例如你在微信上阅读了一篇文章要收藏可以直接点击收藏到印象笔记,这个功能并不支持国际版的Evernote,类似的功能还有不少。

为什么选择Evernote

现在市面上的笔记类软件很多,早前的有盛大的麦库、为知笔记、网易云笔记等很多跟随者,现在发展势头比较猛的也就网易云笔记,但在很多扩展性上和早就国际化的Evernote还有不小的差距。

官方不仅提供了很多非常牛叉的插件应用,利用ifttt几乎可以实现任何你想要的功能,甚至可以将邮件、微博直接保存到Evernote中,这一切都是自动的,你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软件xmind直接连接到Evernote账户上实现直接保存。国内很多软件可没有这种的扩展性。这也是我谨慎适用国内软件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它可以实现多款软件的功能,那么当然也就可以将电脑和手机里其他几款单一功能的软件卸载掉了。

「题图By 爱乐」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发呆时间#

本来是准备写一篇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工具心得分享的,估计很多人已经看腻了这种软件列表分享了,所以才有了这篇以点带面的文章。

类似的效率工具还有很多,抽空再分享。

你所见到的并不一定是你以为的那样

自从我决定用一年时间来完成每天更新一篇公众号的的计划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执行了将近两个月,上个月更新了25篇,之所以今年又重新开始更新这个公众号,是因为我想做个实验。

我想看看自己能否坚持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不断的写,这是我没有经历过的高强度的写作体验。其实这个公众号早在2012年就注册了,很多人现在的大V都没有我注册的早,那时候想获得用户关注很容易,订阅号还没有折叠,还没有分定订阅号和服务号这么细。之所以当时放弃是因为还没想好用这个公众号来干嘛。

那时候的环境也远没有现在成熟,大概总共也就几万个公众号的样子,要知道现在已经一千多万公众号了。现在如果还想走当年的大V们的道路简直天方夜谭。

很多朋友都在帮我着急,你看你写的文章基本上没有人赞赏,阅读量也少的可怜。这就对了,因为重新上路后也才过了两个月不到,说实话,文章水平很有限,如果获得巨量的关注或者赞赏倒闲的不正常了。现在个人运营的公众号注定小众,也就是少数人聚集的一个圈子。

之所以选择公众号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来做这样一个实验,是因为这个圈子相对封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噪。那些非我同类很难进入到这个公众号里来,在博客或者其他很多网站上很容易获得流量,但这些只打开一次的用户对于我毫无价值,他们打开一次我的博客页面之后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点击进入到我的博客。他们是谁,是机器还是一条狗我不得而知。公众号这种明显针对移动端的平台能明显增加人与人的交流感,我在这边安静的写,你在手机安静的看,闹中取静没什么不好。

年前开始关注这个圈子的时候网上到处充斥着各种运营宝典和盈利手段,尤其是papi酱的火爆并获得1200万的投资更是将这个圈子浮躁程度推到了新的高度。然并卵,这些和我有毛关系。

现在我更加在意的是社么样的风格更加适合移动短阅读,初步的定位是在1000字左右的短文,最好有二级标题更加适合快速阅读,也更加适合理清写作思路。但这种快餐式的写作方式就像是毒药,让人形成固定思维模式,所以以后并不会全部采用这种快餐式写作方式。尽量丰富形式。

由于不断的写可以逆向催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可以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写作方法和写作工具,需要不断的阅读各种题材的书和文章,公众号阅读曾占据我大量的阅读时间,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不大,读成本的书收益更多。有时候慢下来要比快获得的更多,我相信水滴穿石。

最后再分享个优秀的写作软件,Day one,使用iPhone或者iPad的朋友目前可以免费获得这款价值198元的软件,非常适合写日记,不过iPhone真的适合写长篇文字吗?

「题图By 爱乐」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发呆时间#

爱乐同学昨天发来新拍的美图,这个礼拜的题图又不用愁了。

本来想写一篇关于清明的文章,时间转瞬即逝,不过可以约定明年的清明。

为什么文人眼中的军事爱好者都是渣渣?

今天来聊一聊文人的话题,古人有云「书生误国」。

但从目前全球的价值观取向来看,好像文人治国基本是主流,稍有国家是军政府执政的就会被认为是邪恶至极。

现代的文人对于军事这一类不够文雅的事件、行为、人都有嫌弃或者反感之意,不管你承不承认,在文人的心中有一种打心眼里的排斥。

现代文人并不只有那些整天写书的人,互联网的普及让电子出版的成本降为零,写书这种高门槛的行为依然只是少数人的专享,而大部分的人写文章是从博客时代兴起,到现在的公众号。很多写手,写了很多年,很文艺,出名之后才出的书。

这些在网络上写字的文人数量更加庞大,由于不需要审核,从其表达的观点更加容易洞察作者内心。

举个例子吧,这些文人对于爱好看军事节目的人相当鄙夷,正如那些整天在饭桌上谈论政治的中年人一样不堪。甚至将这些军事爱好者和屌丝划为一个群体范畴。

文人代表的是一种优雅、有文化的符号,而军事和政治代表的是激进、残暴,二者本来就很少有什么交集。

个人并不认同这种选边站的极端主义倾向。

可能这一代人成长在和平的环境下,那些政治和战争好像离我们很遥远。前面说的文人执政加了个「好像」,因为在我看来并非真的如此。

你以为美国的文人执政就很文雅?美国那个战争不是总统下令实施的,当然在总统背后有代表各种利益集团和民众心声的国会。你以为欧洲那些文明著称的国家就可以独善其身不掺和美国的那些各种军事打击?麻烦少有点常识的请Google一下北约各个国家的每年军费开支,谢谢。

你以为这些文明国家跟你玩的是高大上的什么理念、文明,这种优越感是靠庞大的军事开支来维持的,而军事向来又是为政治服务的。其实稍微想想就明白个中缘由了。

一个叫「占豪」的公众号以时政和军事文章几乎篇篇首文十万加阅读量,被很多博客大V鄙视,甚至很多人怀疑是官方的五毛。想想实在可笑。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这篇文章主要讲是文人的局限性。作为社会各个阶层中的一员,文人阶层向来是一个小众群体的存在,但每每口诛笔伐占据着舆论的主流。被误认为其为主流,其实不过是非常小众一群人的思想观点罢了,只不过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在信息传播上占据主导,而其他阶层的声音在传播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从这方面来说,古人的「书生误国」在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仍然适用。当然一味的崇尚军事政治并不可取,每每看到军情观察室或者军事类杂志,总让人误以为战争一触即发。而现在的很多国家采用折中的方式相对比较可取,避免走两个极端,但不管怎么说,文人理想中的乌托邦在现代并不存在,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出现。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上海房价暴涨你该去苏州无锡买房吗?

本月上海颁布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沪九条」限购政策,一时间刷爆朋友圈,而我生活中也有朋友彻夜排队赶在实施前办理了购房手续。

开年以来各种提振房地产的政策不绝于耳,主要集中在金融政策上。这些政策基本上是面向全国所有地区的,前段时间沈阳更是传闻要大学生零首付了,没几天上面开始彻查零首付事宜。

虽然各种刺激政策频出,但全国来看无法怒转房地产的颓势,这基本上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少二三线城市去库存的周期达到了二十四个月之多。

我的结论正如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如果你决定在这些一些城市安家,那么我劝你尽早买房。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告诉我身边的朋友的。

支持我这个判断的依据其实很简单,也是现在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城市人口净流入,如下图

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的金流入接近千万,那么这些人来到上海是工作生活,当然得有地方住,而上海每年能提供的住房却相当有限,所以上海的房价暴涨就不难理解了。同样的,作为几个一线城市,土地资源已经非常吃紧,作为稀缺资源,盖在上面的房子自然而然开始变得紧俏。

连岳老师曾经在怎样选择一个城市生活的文章中提过一个理论也是看一个城市的近几年的人口时候净增长,并有加速的趋势。这样可以说明,这个城市是在走向繁荣,更加具有活力,也能提供更多的城市保障服务。而相反的,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相对而言就比较惨了。例如一些东北的城市。

那么这个人口净流入理论是否适用于二三线城市呢,当然是适用的,不信你可以看看近五年苏州南京杭州的人口净流入情况和房价的关系就知道了。记得五年前南京江北的刚需房均价在8000的样子,现在已经快翻倍了吧。那么靠近上海的苏州就更不用说了。

而无锡这个城市比较特别,城市房价一直比较稳定,近些年人口的净流入有所放缓,明显和苏州有不小的差距,这也直接导致了无锡的房价不如苏州上涨的快。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政府调控,年初,中央已经将地方政府的房价问题和官员的考核挂钩了,所以政府官员也不希望房价上涨。所以才有了「沪九条」。

那么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横向比较一下,纽约的房价一直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很多国际大城市房价习惯和纽约来做比较,当年东京的房价在涨到纽约的4倍的样子开始崩盘,而香港的放在在涨到纽约的6倍左右开始崩盘,而目前上海的房价和纽约的房价还有不小的差距。即便有政策性压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正如上文中所说的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上海的房价仍然会逐渐上涨。

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和平和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如果爆发战争或者经融危机那就另当别论了。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南京,那个回不去的南京

这首歌来自李志,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当年在南京的的时候偶然得知有个东南大学毕业的哥们搞音乐,当时相当小众,估计现在知道他的人也不是很多。因为唱民谣的都比较小众。

提到南京貌似总让人想起李志,而听李志的音乐也经常让我想起南京。大概因为南京是我离开家乡以后生活的最长的一座城市吧,学习工作前后八年,总有太多的回忆无法割舍。

大学里,有将近一半的同学留在了南京,而在那里生活了八年以后我还是决定离开。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总有很多在这个城市无法解决的事情,房子问题、工作问题、未来发展的问题。当时南京给我的印象就是工资低、房价高、政治氛围太浓。

南京有仅次于北京上海的高校数量,名字多以南京为前缀,细数一下也有二十来所,每年得有多少毕业生,想想都让让人可怕,所以南京的房价还是很有前景的。但是南京并没有因为这么多高校让他更具有优势,相反的,大部分毕业生离开了南京,这里的创业环境相当糟糕,私企看不到活力。同为长三角省会的杭州经常和南京死磕,而令人沮丧的是,南京的经济活力不仅被苏州超越,连和杭州也将不在一个水平上了。

你有南大我与浙大,而且杭州比南京距离上海要近一半的路程,杭州诞生了阿里巴巴这样的巨无霸,并且带动了整个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现在一票小的创业公司正在慢慢长大,而南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苏宁貌似过的并不好,两家公司的创始人貌似也不在一个段位上。杭州有绿城,南京有。。。雨润?算了这个话题就聊到这吧

我觉得南京和他的一家老牌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它就是熊猫电子。没错,现在可能很少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家老牌国企了。当年让国人骄傲的熊猫在短短十几年内迅速陨落,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它甚至做过手机,找过梁朝伟代言。而现在液晶面板厂前面挂的是LG熊猫几个大字。不要误会,熊猫依然活着,只是变成了中国电子下的一个子公司罢了。而现在的南京依然在吃民国时期甚至建国初期品牌地位的红利。

当年的南京地位之特殊是因为曾为民国首都,后来成为南北交通咽喉。建国初期的几十年南北被长江天堑隔断,过江通道相当稀少,而当年南北公路铁路连通的必经之路就是南京,所以一时间奠定了南京的全国地位。

现在的南京在经济上之所以还能保住全省老二的位置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为江苏省会的强有力的政治资源,否则南京可能比现在还要差。举个例子吧,京沪高铁为什么没有和京沪高速一样,而是非要在南京拐了个弯?你可能说是为了保证客流,那为什么不再顺道拐个弯到合肥以及石家庄这样的省会城市?别跟我犟。

本来想了很多要写的,而且准备些的文艺一些,不料着手写的时候发现真的无从写起了,我曾多次告诫自己不要再动不动就回忆了,这不是个好习惯。就让那些记忆与那些日子一起尘封在日记本里吧。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那些迅速提高逼格的网络应用

之前写过一篇「日常高频优秀软件分享」作为一个系列,这次分享一些我经常使用的一些网络服务,按照这个思路下去,下一篇应该分享手机应用了,先预告一下。

谷歌地形地图

国内用户最多的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等国内地图厂商没有一家提供全球性的地图服务,更不要说是地形图这种高逼格的服务了。所以我还是推荐谷歌地图,是的,你没看错,并且目前国内可以访问哦。地址www.google.cn/maps,点击左上角的下拉菜单,选择「地形」,就会看到下图这样的画面了。

其实谷歌地图在一开始就提供了地形图这个服务,不过很少有人用罢了。据我所知,这是目前主流地图服务上中唯一提供地形图的。

看地形图比看普通地图和卫星地图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清晰的看到海拔差异。看到上图是不是才猛然意识到原来我国的平原面积这么小,欧洲原来是以平原为主的,美国好地方都集中在东部,怪不得美国发达的地方基本上都集中在东部地区,日本简直是个逆天的存在有没有。

没事看看地形图就能发现,古往今来,为什么那些地方会诞生古城,以及现在全球的大城市为什么会选择在在这些地方,往往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里多说一句,北京这个地方真不适合发展超大型城市有没有,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国际性大城市不靠近水源的,要么靠海、要么靠河流,或者两个都靠。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上海、纽约必然会成为国际性大城市。

当然你也能理解为什么中西部修高铁那么慢了,为什么大飞机项目对我国这么重要了,所以修完高铁之后,未来二十年你将看到一个奇观就是全国各地建机场,每个城市甚至县都会有机场。

V2EX

这个网站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和一般网站不同的是,不鼓励跟帖,发帖是要消耗积分的,是的你没看错。正是由于这种特性,聚集了一批种子用户并且从IT圈子扩散到各个领域,这一点到有点像当初的知乎网发展的轨迹。在V2EX上无论是IT技术问题还是招聘问题,都会有高质量的你想看到的信息。并且网上一般需要什么内测邀请的话,这里是最好的去处,总之一句话,高手云集。

虾米音乐

早些年刚出来的时候总担心他会因为版权问题被人告到破产,不过现在被阿里巴巴收购后基本上没有这种担忧了。虾米音乐之前就很小众,不过可以方便的将歌曲的播放器粘贴到你的博客等地方,现在提供播放器粘贴的音乐网站可真不多。而来是当初曲库比较全,很多冷门的歌曲在上面基本上都有人分享,风格上倒是有点像当初的songtaste,不过现在已经一骑绝尘了,不过这两年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网易云音乐。

豆瓣网

豆瓣网被认为是小资装逼犯患者晚期必上的网站,早先年只有读书、音乐、电影三个频道,现在基本上是个综合类社区网站了,我上豆瓣主要输找书和电影,早些年积累的不少优秀的书评还是值得一去的。每次豆瓣改版都会引起一次大讨论,早些年在论坛上,后来在微博上,现在则是在知乎网上,所以经常见到一则现象是每次一改版,豆瓣创始人阿北都要在知乎上被点名出来说明一下。

Google Inbox

这是在Gmail基础上的又一次革命性产品,我已经不止一次推荐过了,前几年开始谷歌的产品要使用都要自带梯子了,所以在国内使用不是很广。但好东西就是好东西。Inbox手机端做的相当出些,基本上是结合了mailbox等应用的优点,估计也是这些邮件应用的创新给了Gmail团队不小的压力所以才下定觉醒推出这么一款服务。

先别急着反驳我邮件应用已经过时之类的,用一个礼拜后你会感谢我的。

百度离线下载

现在下电影下课件下各种岛国动作片还是在迅雷、BT吗?那么我只能说你早已经OUT了。百度云盘两年前就提供了离线下载功能,只要找到BT种子、磁力链接、FTP链接、http链接等均可离线下载,由于百度云盘提供2T的空间基本上下载的文件不用删除,一般资源的话几秒钟即可下载到你的云盘里,可以在线观看,或者同步到你的电脑,同步速度就看你的带宽了。

不过从去年开始,百度开始扫黄,请慎重使用,为了推广VIP账户,貌似百度现在对同步速度上也稍微有了一些限制。

写在最后

其实还有个让我非常纠结的网站就是简书,用了两年了,当初非常喜欢,但缺点也不少,这两年进步很大,但始终无法让我全心全意的投入使用,希望能尽快解决几个比较实际的问题。

另外,微信公众平台算不算网络应用,限于篇幅还是归类到手机应用里去吧。

就这样。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高等教育高在哪

马上又到一年毕业季,想必大四的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找工作、实习的实习、考研的考研。不管现在走的哪一条路,最终都是要面向社会,找工作的可以认为是提前了这个动作。个人是建议大学毕业就深入社会、走向职场的。

现在很多大学的教育有发展成为技校的趋势,因为每个学校都要面临就业的压力,如果读了四年大学找不到工作,对于学校来说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这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简直是饮鸩止渴。

我所理解的高等教育或者说是大学教育到底是干什么的,并不是技校学的那一套技术,听我的没错,你在大学里四年学的东西进入职场以后会发现毫无用处,在职场上打拼两年要比你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多的多,要知道很多专业知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很快就会过时,包括本人从事的建筑行业,各种规范每年修订多少实在让人应接不暇。

所以刚上大学的同学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大学到底要干嘛,这也是当年班主任第一堂课告知我们的,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并获得满意的答案最终又付诸实施的。

高等教育应该是形成或者纠偏世界观、价值观的地方,学习如何持续学习的地方。

我在大学四年里专业课一般般,却学了很多专业课意外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以后的日子里丰富了视野,多了很多的可能性,我想这是在大学里最大的收获。你知道在职业生涯中,往往决定胜负关键的时刻病不在于专业能力上,而是专业以外的东西。

在目前这种高等教育体质下,短期内无法改变现状,个人只能靠自己来平衡了。你可能认为研究生或者博士会好一些。如果你仔细询问一下一些过来人或者网上找一下,大部分的学校可能还是要让人失望的。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国内的高等教育其实是从研究生开始的。这样说有些极端,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也就跟着导师打打工罢了,一人一张办公桌,最后混个毕业证。从强度和全面性上来说真不如在职场商混,不过少了张毕业证。这可是很多企业的敲门砖,所以得事先考虑好了。博士的环境要比硕士好了不少,但读到博士了再到职场上貌似有点不太协调了,但大多数博士毕业后从事教育或者科研行业的比较多,真正走入职场的真是少数。

国内的大学教育基本上还是比较宽松的,四年随便混混也就过去了,最后只要能毕业就行了。这是大多数在校学生的观点并且正在实施的现状,很多这些混混的时候反而培养出了自己的兴趣,毕竟在高考以前很多兴趣是被压抑的。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毕业几年后在社会上混的比较好的反而是那些成绩不咋地的人。但只要自习观察呢就不难发现,这些在大学里成绩不咋地的人总有很多性格、兴趣或者个人魅力上的亮点,这些实在唯成绩论的环境下所不被赏识的。而在出身社会后,这些当初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亮点却往往能点亮职场的坦途。

总之,在无论怎样的高等学府里,培养兴趣、寻找自身的闪光点都是首要任务,高等教育之所以高,他是一个封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立的人和社会的交接点,在这个交接点上你有四年的时间来思考和做准备,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如何持续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三观并且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那些奇葩的面试

前几天写了一篇春天来了,你该跳槽吗?,这篇主要来聊聊这些年以来我对面试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春天大概是四个季节中最特殊的季节,很多事情都发生在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同样也是跳槽换工作的高峰季节,也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

职场招聘现状

现在的公司招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直接招人,途径主要是各大招聘网站找人,当然也有少量内部推荐这一说,第二种就是市场上广泛存在并广泛被大家接受的猎头中介服务。

先来来说说第一种,公司直接招人很普遍,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也是最低的,很多招聘网站或者人才市场都鼓励企业到自己的地盘刊登招聘信息,想来,网站上应该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很多人才市场的摊位都是要收费的。国内主流的招聘网站有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当然还有很多垂直以及专业类的招聘网站,近些年入华的LinkedIn取名领英网在国内貌似发展的不咋地所以后来由发布了个赤兔手机应用,相对比较小众。

第二种就是猎头这种中介服务了,尤其是以猎聘网为代表的,当然现在很多招聘网站上都有猎头发布的职位。之所以这个中介服务如此盛行大概也是因为收益颇丰的缘故。据我个人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中猎头中介服务大多采用松散式管理,很多都是兼职的。一般介绍成功一个职位,可获得的中介费是年薪的20%,有的甚至更高,也就是说为一个企业介绍一个高管年薪100万的话,获得的佣金将得20万之多。所以猎头一般倾向于介绍高管职位就不难理解了。

那些奇葩的面试

据我这些年的面试经验来看,一般一个企业如果真是捉急想招人的话,一般面试的时候不止一个面试官,什么总监、经理、副总甚至更高职位的管理层会参加面试。想来也很容易理解,一般要招人的话,大部分的公司都会有个流程要走,要走的流程需要相关职位的负责人签字,对已企业的hr来说,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讲这些人一起参加面试过程,这样hr的工作就会顺畅很多。确定要人选之后直接走流程即可,省去了不少麻烦。

从这方面来说,如果一个企业面试的时候只有hr来面试也就意味着没太大希望了。当然一有一些企业是要经过详细的面试程序的,hr面死后再到相关的第二轮第三轮面试官那里。据我目前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份再基层不过的工作,第二轮面试官包括了hr、主管总裁助理、行政副总裁以及总裁。见到这样的阵势基本上说明这个企业真的急需招这个岗位的人。我见过很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就一个hr来和你聊几句说说什么职业规划、你最难忘的经历之类的面试基本上来说是为了敷衍猎头推荐、抹不开面,或者给你投递简历一个回应,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大企业,为了照顾企业的形象。想来还不如一些小企业直接拒绝面试来的干脆。因为这些面试你的hr并不会在意你是请了假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前来面试还是上班之余坐了十分钟的地铁跑过来随便看看。

当然看到这里你可能很愤恨这些对人的起码的不尊重,但这是目前企业招聘的现状。

我曾经通过企业内部熟人帮我投递了一份简历给hr,第二天我就接到一个猎头的电话,说这个职位是刚刚放出来的。被我无情的拒绝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个企业还是口碑不错的,但是没想到的是hr仍然要走猎头中介这一条道路,其中的利益关系已经不言自明,当然,现在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都和猎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份佣金是不赚白不赚。

那些奇葩的面试官

前面说到的常规问题基本上是很多企业的面试的时候都会问到的问题,什么职业规划、你最印象深刻的什么事、收益最大的经历、哪段工作经历哪位领导对你影响最大之类的。这些教科书式的问题基本上是hr都会问的问题。

还有一些面试官会问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例如,一次一个切高管问道我一个偏技术的问题‘正压送风口的高度是多少’,专业人士都知道这里没有确切的答案,我说了一下目前项目上的常规做法,这位领导不可思议并语重心长的向我解释道是多高,并且为什么是这么高。

我在想这位高管大概在项目上某个节点挺人说了这么个数据就以为真的是这样。因为我们从事的行业里高管大部分是土建出身,对于这种机电专业的问题大概也是略知一二,最要命的是他会将自己的经历认为就是这个他经历的答案才是正确的。从他的介绍上来说应该是这个企业的副总,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很操蛋的副总」。

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算是比较好的面试官了,还可以跟你探讨一下技术问题,且不说最终结果怎样。不少高管在面试的时候根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从你的一个问题答案直接将你pass掉。

写在最后

其中有一段时间我曾热衷于不断去各种公司面试,因为猎头总是不断的给我打电话。我后来想想去面试一下对自己真的有不少的益处,可以每年从面试的实际情况来了解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以及这个公司的现状。地产行业大公司很多,往往面试的都是区域公司或者一个城市的分公司。从一个分公司来了解一个大公司的实际情况很有帮助。

从我这些年的经历来看,总结一下,如果一个地产公司面试的时候过分的强调技术问题,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将这家公司pass掉,这种公司格局太小,不建议去。曾经有一家公司在终面的是时候问我套管的壁厚问题实在让我无语,那么意味着你及时入职到这家公司也从事的是施工员的工作。各种规范每年都有更新,如果你要比背诵规范我看还是算了吧。

地产公司的管理人员更加强调整合能力,什么时候甲指分包进场、如何管理分包、设计阶段你要做什么前提调查、各个专业的常规做法以及地方的常规做法是什么要比一个套管壁厚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大的多的多。

对于稍微有点学习能力的人来说拿着一本常见的施工验收规范在现场跑个两个月基本滚瓜烂熟,明年这些规范可能就过时了。而上面提到的很多格局和经验性的知识是短时间内无法学到的,这才是核心竞争力。其他行业以此类推。

就这样。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看来敬畏是远远不够的

「题图摄影:爱乐」

这两天无论朋友圈还是微博已经完全被问题疫苗刷屏了,今天也有网友在后台留言让我谈谈疫苗问题。我给的答复是因为本人对这个行业知道的很有限,不敢妄加评论,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医药是个让人敬畏的东西。

不过目前事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倒是可以聊聊这个事件让我的产生的一些感想。谈论事件本身文章也有可能被屏蔽的危险,长期写博客的同学应该都有接到过某部门要求删帖电话的经历。

由于父亲从事过兽医,对药品稍有耳闻,大多数的人用药在兽医界也能看到。只不过给动物用的药物一般没有人用药物制作精良。所以很多兽用药物没有的话用人用药替代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剂量上要扣掉一些。治死一头羊不算是什么大新闻,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人身上足以让开药的医生毁掉一生,轻则被开除,重则性命不保。这都来自于对人生命的敬畏。

前几年的食品丑闻频频见诸报端,这次的事件一发出来立刻让大家下身一紧,要知道这可是给祖国的花朵使用的药物,所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强大的共鸣。

食药总局召开紧急会议那是一定的,由此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清查,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很多企业并没有将这种敬畏之情落实到行动中,所以事件有扩散的趋势。

造成如此大范围的疫苗恐慌看来不是偶然,因为在此挑动了民众心头敏感的神经。很多人转发或者参与扩大宣传并不知道问题本身具体有多大危害,目前的深度调查还没有出结果。我和很多人一样只是在网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具体的情况并不清楚。没有几个是专业人士,能说出一二三来,所以我很反对很多人说的文盲行为。

但正是基于这种对食药的敬畏之情让我们不得不关心这件事。在我的印象中,做药品的企业就像在电视宣传片里看到的那样,在无菌室里,几个白色全副武装的科研人员拿着滴管烧瓶啥的一些化学器材在搞科研,这些高精尖的工作者本身就让人敬畏,但从报道来看,很多企业却不是这样的,这种心理落差加剧了担忧,因为现实种种玷污了我心中的那份敬畏。

很多人已经或者将来都是成为父母。孩子的问题在现在这个社会本来就非常敏感,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买房择校无不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在疫苗上出问题,当然让人无法接受,这种愤怒情绪在网上的蔓延并影响更多的人。

其实对现实中各种不满早已存在,例如孩子的教育问题、择校问题应该都不少父母感到沮丧乏力,这种愤怒无处发泄,终于来了个出口。

本来就敏感的神经加上这种情绪在网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语言飓风,其他的声音基本上听不到,而这种蝴蝶效应形成的巨大推力正在推动着这个时代前进。当年的视频丑闻让全民学习了一下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企业的成本无形中增加了,这就是一种社会进步。

同样的,本次事件同样也会全民普及一下药品安全,相关企业的制造问题药品的成本无形中在不断增加,虽不能做到专业人士,但至少不再是别人所说的「文盲」,这是时代之幸,也是悲哀,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想生存就得练的全能。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