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022

月更和阅读

之前从日更变成周更,而现在快演变成了月更,这种状况在近期将会得到改善。

之前低估了新环境对个人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冲击,所以也导致了在阅读和写字方面无法按照之前的习惯正常进行。了能是年纪大的缘故,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正在减弱,好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整,现在基本上工作生活的节奏上得到控制并调整到位。

新领导每个月会给我们买一本书,并要求读完后写一篇。这种任务式的规定也有利于养成好习惯。之前我也在每读一本书之后会写一篇,读书笔记也好、书评也好,后来随着每本书的阅读周期的加长导致读完后再写难度很大,因为我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习惯一本以上的书同时开始,有时候两本,有时候三本以上,以后这种坏习惯会慢慢改掉。

加上每月的一本特定书需要阅读并写读后感,自己感兴趣的书可能会控制在每月不会超过两本。严格意义上来说每周一本书的强度并不高,但从目前的工作节奏上来说还是很难抽出大段的时间来阅读,碎片化的阅读个人认为并不适合于大块头的书本,所以碎片化的阅读基本上集中在订阅的专栏和公众号阅读上,顺便说一句,手机阅读真是损坏眼镜的利器呀。

以后每次的读后感或者书评也会在公众号上发布,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平台上的文章同步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的同时维护更新,所以基本上还是以公众号为主要平台,请见谅。

近期阅读是书主要有「民主的细节」「拆掉你思维力的墙」「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公众号和专栏不再一一列举。如果可能的话仍然希望在阅读完没一本书之后做个思维导图,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方便后续回顾。

办公室的电脑上只装了个Evernote,其他软件一概不允许安装,而我目前主要写字的软件还是UIysses,这个只专注于Apple平台的软件无法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实在让人讨厌。现在切换到Evernote码字几无可能,并且现在使用的Evernote美国版本想买个vip,但看了和国内版本的价格差距实在让人有点恼火。所以每天写字的工作仍然得换到MacOS平台上来。无法在办公环境下操作,这是最大的不方便,各位有什么好的经验欢迎交流。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46.html

来,干了这杯高考砒霜

俗话说的好,干得了砒霜,上得了朝堂。又到一年高考时,按照惯例每年都会写一篇。

这两天朋友圈流行一个段子。


高考了,提前祝考生们考试顺利。

四年后你们会明白



你们今天的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什么用!改变你们命运的不是知识文化,主要是酒量,关系,胆量,爹妈,颜值,还有你们家是不是要拆迁…高考只是决定你在哪个城市打王者荣耀,不过还是要好好考 ,大城市网速快。


配图如下:



很多人要说了,这是传递负能量,读书无用论。这是典型的工程狗们的自嗨,但是看着是不是很亲切?

而对于工作了几年后,经历了职场上的磨砺之后发现前半部分简直是人生的真理呀。

1

首先我并不认为高考无用,现实是,它真真切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尤其是对于山区或者农村的很多孩子来说,比如我自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上好的大学,进入大城市生活学习,乃至工作,是能让你快速融入到的大城市的有效途径,当然拥有更多背景资源的孩子除外,但这毕竟是这几百万人的中极少数。

大量的考生依然来自于小城市甚至偏远地区,所以上面说的对于大多数人依然适用,即便实在2017年,和二十年前没有多大的不同。

要知道大城市里可不仅仅是网速快那么简单。

这里有更多机会,更多优秀的人、优秀的教育、优秀的企业、优秀的城市配套服务,当然还有高企的房价。

2

在很多大城市的外来人员看来,在大城市生活并不易,竞争压力大,房价高,要想立足更是难上加难。

在工作几年后,周边的人都有车有房有存款,有些人生来就非富即贵,而自己还在苦苦挣扎,为了一个房子的首付早出晚归奋斗着。

这种横向的巨大差异让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所以新世相搞的「逃离北上广」活动一出,响应者云集,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从侧面反映,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情绪。

巨大的心里落差可能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了,想想当初寒窗苦读十二载,辛辛苦苦努力拼搏好几年,不及人家倒腾一套房子赚的多。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社会怎么了。

3

延伸一下,现在还有个流行的说法是,现在的大城市对外来人员越来越不友好,也就是说,新生大学生想在大城市立足难度会越来越大,究其根源是社会阶层开始固化。

老一辈的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财富积累,而他们的下一代,也称之为富二代,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老一辈的成果,生来就已经跻身社会上层。

从横向上来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重商社会,咱们这才哪到哪啊,和人家上百年还差的远呢,就开始说社会阶层固化;纵向上来说,改革开放不过才三十几年,第一代完成财富积累的人还在岗上呢,现在就谈阶层固化是不是有点为时尚早了。

4

说回高考,高考到底有没有毒?当然有,看看每年上头条的毛坦厂中学,各种报道看了无不让人心塞。

每年都有人因为高考变得疯癫甚至家破人亡的。

高考对于而今的这些孩子,太重了。

高考可以成为走出大山、走出现状,走向大城市,走向成功的一条道路,但不应该成为唯一的那条。

祝2017的学子们高考顺利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507.html

共享单车会再现自行车王国盛况吗?

其实共享单车的爆发实在2016年,其战争主要爆发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作为二三线城市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所以给大家的感触不如当初的在线打车软件大战来的深刻。

共享单车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有了公租自行车的大背景下杀出来,主要是因为共享单车的方便性,没有公租自行车的固定取放车的规定,可以随时随地停放适用,加上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加持,便利性得到用户的认可。

目前格局

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整个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其中甚至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不过在2017年的混战格局有所不同,膜拜和ofo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投放量基本饱和,在投放的可能性不大,2017年主攻方向将是运营,刚刚开年,2017年共享单车的大战有重复打车软件当年混战的盛况。

这25个品牌包括: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永安行、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等,2017年,这个清单还在不断增加中,诞生了不少只在中小城市运营的品牌。

以来这些后入局的品牌基本上在一线城市很难再有机会,那么就将眼光瞄准了二三线城市。

joojen(公众号:joojencom)对比了一下二三线城市的苏州和无锡两座城市的共享单车情况,测试的是APP store下载排名靠前的几家共享单车,而已开通的情况对比如下



无锡:永安、哈罗、小鸣

苏州:永安

2017年雄心勃勃的ofo即将进入苏州市场,看来混战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蔓延还将是2017年的主旋律。这里要说明的是,除了新诞生的共享单车品牌,提供传统城市公租自行车的永安也加入这个行列,永安的品牌在全国的覆盖率应该是最广的,未来是否将传统公租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相融合还不得人知,目前是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合并将是必然

从当初滴滴快的大战的不可开交到最后的走向合并的案例来看,共享单车市场不会一直这样野蛮生长下去。

毫无疑问的是,共享单车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传统的城市公租自行车停放点的固定和网点的稀少,适用不方便导致真正使用率不高。当然这种便利性也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考验,北京上海等较早实施的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大量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扣留。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个城市将会出台各种政策,互联网思维的这种颠覆性将倒逼各个城市在政策上做出调羹,阻力上来说比当初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要小很多。

毕竟共享单车这种绿色健康出行方式是很多欧美发达国家乃至这个古老的自行车王国所倡导的。

无论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来说还是市场的角度来看,未来合并到少数几家巨头品牌下将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充分竞争带来的结果。

共享单车未来的样子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共享单车的充分竞争,让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在越来越少人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的趋势得到了逆转。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两年内,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共享单车的行列中来,随着二三线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健康成为老百姓关注的首要话题之后,健康出行这是必然的趋势。任何发达国家的人民在走向生活富裕过程中的案例已可见一斑。

当然这种野蛮生长的状况也将会终结,在大量城市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就是整个共享单车市场面临转折的时候,现在随意停放的现状和大量单车被扣押的难题将得到缓解,城市极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划定区域供共享单车停放,当然,依然要比目前的城市公租自行车方便的多,或者公租自行车直接退出市场竞争。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82.html

一款好产品一定是克制的

"没有一款产品叫做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无论做任何产品总得有所取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基本上就可以领先这个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一两个身位,这个常识在很多领域均得到验证。近期的几件事情正好可以一起聊一聊。

1

支付宝有一颗玩社交的心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因为老担心微信支付会取而代之,笔者观点认为,支付宝大可放心,微信永远不会成为一款支付工具。

而支付宝在多次尝试向社交领域进军未果之后,终于在上周祭出大招。没错,想走陌陌当年的突围路线,荷尔蒙经济。遭来一片讨伐之声,阿里的公关不是吃素的,面皮还是一贯的厚。直到最高官方媒体央视和新华社炮轰之后基本上表明了上层的态度之后,支付宝才真正转变思路。陌陌当年是个小创业公司,剑走偏锋当然可以,而支付宝坐拥几亿用户,背靠阿里巴巴大树,得有大企业的担当。所以此路完全行不通。

其实支付宝做社交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支付宝基本上成了个人手机钱包或者说电子钱包的代名词,说到钱包,也就是说里面放的是人们实实在在的钞票,其实这是个需要非常严肃对待的工具,只有在需要付款的时候才会打开的工具。请问谁会没事在自己的钱包里每天打开着跟人聊天互动?

而微信支付的产品设计就要克制的多,基本上迎合了用户的这种私密性需求的心理。

在微信的「我」按钮中在点开钱包,输入密码才可以进入钱包,进行操作查看或者支付行为。即便是强推微信支付的时候也只是在右上角的加号上面加了一个「收付款」的快捷方式。当然,你仍然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支付界面。

也就是说私密性很强的钱包这个工具和微信的社交功能被天然的隔离开来。

微信并没有将付款的进入界面直接放在首页来强推。这便是产品设计中的克制,当然微信的也是国内互联网唯一能拿的出手和国外一较高下的产品。

反观支付宝,你将各个功能体验一遍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2

回到笔者的老本行,房地产行业。

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想将自己的目标群体所定位从8岁到80岁的所有群体,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当我在看到很多房地产拿地方案后真的想笑,一会做刚需群体,一会做中高端人群,一会做富豪群体。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房地产早已过了圈个地刚劲混领土一浇就大把赚钱的时期。

万科公司之所以能做到今天的成就就是专注、克制,将目标人群锁定在白领阶层。不贪多,只要将一个群体服务好就足以做到行业第一。

那么你可能又要反驳说,你看绿城对品质的追求几乎苛刻到了极致,但为什么差点倒闭?

是的,以往绿城给人的映像就是品质过硬,绿化堪称行业翘楚。但依然没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几乎在所有城市的产品定位依然模糊。服务群体不明朗,你说直面万科,做白领阶层吧,他却做的是毛坯房。你说做高净值人群吧,产品设计明显又有很多不符合这些人群需求的地方。

高净值人群的需求痛点显然不是价格敏感型,而是,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小区的整体档次水平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要点。私密性、周围人群的素质构成了这些要点。显然,最好的对标产品应该是核心地段的大平层,或者风景优美的别墅区。

而绿城除了埋头苦苦追求产品的品质以外,总是在目标群体上左右摇摆。这种一味追求产品品质的方法在粗旷式发展阶段是可行的,但当让地产进入白银时代,这种弊端立刻显现出来。

3

苏州有一家专门做定制木结构别墅的公司,从来不缺少订单,他们只做这一件事情,自然,目标群体相当单一,你看,人家依然做的非常成功。史蒂夫乔布斯在这方面几乎成为了神,其对产品的克制几乎可以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苹果产品的价格贵、功能少从来都是竞争对手挤兑的说辞没,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这个行业 领袖。

当举国都在倡导工匠精神的时候,房地产人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是工匠精神,笔者的理解可总结为五个字:克制、专注、慢。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41.html

上海都,初读上海总规2040

今年上半年国家刚刚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长三角城市群将在未来的十几年要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涵盖了沪江浙皖共26个城市。和以往其他报告中鼓吹的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世界级城市群不同,国家抛出了冷冷的数据,原来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还不小,可以拿来阅读一下,这里不再赘述。

昨天《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已经公布,晚上抽时间阅读了一下。只是目前所有城市里规划到达的时间最久远的,已经到了2040年。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这次的上海市总规和以往不同,严格的来讲应该叫做上海大都市圈总体规划。废话少说,上图。



上图来自于规划中的截图,浅红色区域正是次次上海总规的规划区域,涵盖了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

浅绿色区域正是之前国务院公布的新的长三角城市群范围。

其实在学术界早有参照日本东京都来建设我国的上海都的概念,只是一直没有落到纸面上,这次基本上将这件事做了。其实严格的来说,上海都市圈的国外对标不应该是东京都,而是纽约都市圈更加靠谱一些。

一、为什么是上海都市圈?

国内就三个成熟的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可以说是发展最成熟的,都市圈必须得有一个超大的中心城市,珠三角基本形成了深圳和广州的双核几面,京津冀也是北京天津双核。双核的结局就是谁都不服谁,形成竞争态势,唯有长三角是上海一家独大,其他城市都只能做小弟,话语权更不用说。

二、有了长三角城市群为什么还要上海都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涵盖了26个城市,加上县级市就更多,这么大一块区域想要均衡发展不可能,所以必须是有梯度的发展,也就是说,这次的上海都市区未来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而浅绿色的区域将是非核心区域。目前正在产业升级,这些核心区的一些淘汰的产业将会转移到这些非核心区,安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几个城市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开始着手承接这些转移的产业。

而作为核心区中的核心区就是上海,土地已经严重短缺,上海城区不可能一直这样扩张下去,一些上海需要转移的产业当然也会赚到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去。例如一些制造业等,上海将只保留服务业、企业总部和高端制造,如飞机制造、航母制造等形成前店后场模式,因为这些核心区的城市距离够近。

三、为什么是这六个城市被纳入?

其实苏州纳入上海都市圈一点都不奇怪,苏州尤其是苏州的昆山市和上海的同城化已经非常明显。而无锡市被纳入也是因为苏州无锡发展模式几乎一样,经济基础雄厚下设江阴市宜兴市,和苏州下面几个县级市的产业契合度很高,经济规模上来讲,虽然面积只有苏州的一半,但是总量却只比苏州少了那么一点点,不信你随便把任何两个苏州县级市的GDP加到无锡去看看。

也就是说,无锡的人均GDP是比苏州高的。交通上离上海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高铁已经非常便利,另外无锡有苏南机场,将是上海都市圈机场群的有效补充。

再说南通,这个离上海其实很近但是一直没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江苏之前20年精力都是放在苏南,而坐拥长江入海口的南通却并没得到什么发展的机会,好在现在开始转变,南通的经济总量五年前已经超过常州,仅次于无锡,并正在迅速缩小差距。

而上海一直有跨江发展的需要,可以一举控制长江入海口,新规划的北沿江高铁正是从上海经崇明岛直达启东市海门市,半小时到上海不再是梦。

嘉兴市和苏州相似,说白了就是离上海够近未来同城化将日趋明显,苏州为什么发展这么牛逼,就是因为离上海近啊。

而隔海相望的舟山宁波可能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距离上来说上海到宁波舟山还没有杭州近,看上去没有形成都市圈的条件。关键在于港口,宁波舟山港合并以后吞吐量惊人,在有些年份甚至超过上海港的吞吐量,要知道上海港开发了小洋山港之后可是誓将东亚第一港口视为囊中之物。为了打造东亚航运中心,势必需要形成强有力的港口群。

而目前的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在很多业务上已经形成了竞争态势,要命的是宁波舟山刚还有小洋山港没有的天然优势——天然深水良港,吃水深度可大20m,小洋山港不过15m左右。未来不排除上海港兼并宁波舟山港和苏州港的可能,苏州港在吞吐量上已经非常惊人,但是毕竟不是海港,只能是上海港的补充港。

从之前规划出的从小洋山港到舟山的跨海大桥就可见上海是多么想和舟山宁波港形成合力。形成类似于日本的东京港和横滨港以及千叶港口群、纽约新泽西港口群。



总体上来说,上海此次总规将继续凸现上海优势,形成梯度效应,避免同质化竞争。

那么说了这么多对你我有什么意义呢,未来在这些核心区的城市,尤其是还为怎么发展起来的城市将迎来一次大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房价都将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

君不见苏州房价涨完轮到无锡了么?而未来更具想象力的将是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市,尤其是靠近上海的启东市和海门市。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13.html

财务自由才不是最终目标

一提到财务自由很多人的肾上腺素都会飙升,也是很多人的毕生追求的目标。如我般的很多人做梦都想着有朝一日能财务自由。一般来说财务自由就是再也不用为了生计忙乎了。

偶然的机会看到李笑来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你不会真的以为订阅了一个专栏就能真的财务自由了吧。

关注李笑来老师是因为大概在2011年左右的时候他疯狂的买入比特币,那时候大部分人还停留在挖矿的阶段,一个比特币也就两三美元的样子。网上传闻说有个叫李笑来的人花了很多钱买入比特币。之前他在网上写博客不算很有名,后来出了一本出叫做《把时间当朋友》广为流传。

其实李笑来老师的收入足以让他财务自由了。但他依然决然花重金买入比特币,那时我也刚开始接触比特币,也在电脑上装了个挖矿软件,每天收入少的可怜,越到后来越难挖到了。再后来由于工作忙的原因就搁置了。正如你所直到的那样,后来的几年里,比特币的价格一路飙升到几百美元。

李笑来老师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亿万富翁,李笑来老师成为国内比特币拥有量第一人,一举名震江湖。我想很多人当时的第一印象肯定和当时的我一样,为何没有早一点买入比特币。

你看这就是任何人之间的差距。

这么窝心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在来说说这个专栏。李笑来老师在这个专栏里主要是想传递他的一贯的思想。他本人就是个非常努力的人,善于思考和总结。专栏主要介绍的还是很多不同的思想观念,每周一个观点。看了几周下来,受益匪浅。我想这比真正的财务自由更加重要。

例如李笑来老师总结的人生三大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的随大流、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对照下来,网上直呼很多人都在一个或者三个坑里了。当然李笑来老师总结的财务自由是不再为了生计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再问,人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很多人肯定会说是时间。李笑来老师的观点则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从这个观点来说,人生漫长的经历,金钱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是能用花钱来节省时间的都是值得的。

不愧是已经财务自由的人的想法了,在很多人还是奋斗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的时候,笑来老师已经在思考财务自由之后的人生路了。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31.html

当电子邮件成为办公主力

距离上一次更新接近一个月了。这段时间换了个新环境,主要经历在适应新环境和流程,基本没有更多的心思更新。现在可以说,这种状态即将结束,经过近一个月的心态和节奏调整,终于有了点业余时间可以写点东西了。谢谢这段时间的感受吧。

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公司(除了外贸)很少有公司将电子邮件作为办公的主力工具了,但在新环境下却让我始料未及。

虽然电子邮件在国外依然很盛行,仍有很多公司发誓要干掉电子邮件。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国外大相径庭,很少有公司将电子邮件作为办公的首选工具。所以很多公司虽然也配备了企业邮箱,但基本上很少有人真的使用。

当然,电子邮件有很多天然的有点,如,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内部兼具外部沟通工具,这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工具能替代的主要原因。再者,电子邮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可以认为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功能非常全面,大量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的网站和提供企业邮局的公司。

也正是由于获取成本的低廉,甚至是零成本。也导致了电子邮件的致命性问题,噪音太大。

现在大量公司适用的办公组合是QQ微信+OA或者ERP,其实ERP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是个坑。

新工作环境提供的微软的办公套件和企业邮局,虽然提供了强大的SAP作为整个ERP解决方案,但不得不说SAP真真不符合中国的使用习惯。

现在大部分公司主流的交流工具依然是QQ微信,QQ用于PC端的沟通和文件传输工具,微信作为日常沟通分享工具,因为这两款工具都具有实时性,方便的建立协调群组。电子邮件基本上只是作为与公司外部沟通的补充。公司内部的沟通基本上还是以上述两款工具为主,涉及到流程方面的内容基本上用OA较多。或者一个加强版的OA即可,这种工具组合,在上万人的企业基本上够用。当然也有很多公司搭建了类似于RTX这样的企业内部沟通工具,但是易用性便利性方面着实不敢恭维。

而在这个新环境下,基本上继承了上述这些工具的所有组合,着实让人不知所措。虽然有强大的SAP系统,但是依然在很多日常的工作流程要依靠电子邮件来完成。SAP只作为重大流程的必选。

所以这种工具组合说到底还是以电子邮件为核心的办公组合,很多国内的公司都在纷纷走在杀死OA的过程中,但从目前的近十年的适用经验来说,OA依然是是国内很多公司办公组件的核心。围绕OA做一些扩展和补充即可满足公司的高效运行。

例如之前的老东家WD公司即使如此,公司规模高达4万人,依然能高效的运营。以OA为基础,做一些ERP适量扩展,兼具公司内外部协调。大量公司内部文件下发和公告在OA内部即可解决。扩展ERP做一些外围的补充,如项目管理系统,招标采购系统等,可以有效将外部合作单位纳入到系统中来。日常沟通和文件传输依然依靠QQ和微信,电子邮件只作为补充工具。效率依然很高。

这近一个月以来的感受是,每当打开邮箱开始有心理抵触,作为异步沟通传输工具,电子邮件可以沟通事项,也可以发送大文件。

但打开邮箱的那一刻,你就被死死的钉在了座椅上,几十封邮件不得不一封一封查看(有用的无用的),需要回复的,开始着手回复。往往一个事项一来二去一个礼拜也没有解决,效率可见低下。

这种以电子邮件为核心的办公组件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流程,基本上日常沟通以电子邮件为主,涉及到重大事项的走SAP系统流程审批,大文件传输用电子邮件依然是主力,这种企业邮箱的大文件存储都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过期后这些作为福建的大文件将无法下载查看,从这方面来看和QQ没有太多的差别,甚至没有QQ+QQ邮箱高效。作为日常移动办公的主力,微信当仁不让,由于其永远在线的属性,在沟通效率上得到大大提高。

但涉及到一些正式的沟通往来内容,依然无法摆脱启用电子邮件的宿命,所以说QQ和微信只能沦为边缘化的补充工具,无法成为日常沟通的主力。依然要每天不停的打开电子邮件,看邮件、发邮件、回邮件。时间就是这么被耗掉的。可见、工具多了并不一定都是好事。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



View this post on my blog: https://joojen.com/archives/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