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2023

决定房价的背后逻辑

图片

昨天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文章用手机笔编辑发布的,有些内容只能一笔带过,各大平台审核比较严格,没法说的很详细。

关于什么是房价的以时间换空间,说到底增发货币,通胀,让两万一平的房子让你感觉没那么贵,当然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收入涨幅大于房价涨幅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比这个还要复杂一些。

之前这些年,好像搞反了,所以大家一谈房价就觉得很难受,尤其大城市更加明显。对还没上车的年轻人极不友好,毕竟上车的只有那一波人,对后来者就不太公平了,而且世界的未来还是要靠年轻人。

后面可能会面临一轮平权,让人留在中小城市,不要全往大城市跑,所要做的。就是之前资源向大城市倾斜,现在向小城市倾斜。

也就是说大规模基本建设资金和政策,给到中小城市即可。在国外很多国家无法完成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这可以,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等众多工具箱来实现。

中西部中心城市已经出现这种逆转,成都,西安,武汉,长沙,合肥,重庆,等等。先让每个省出来一两个代表,能容纳这些向往大城市的人们,不再只往北京上海深圳跑。人最终是跟着资源走的,只要当地的城市有足够的资源,谁会愿意背井离乡。

那么下午阶段就是每个省的其他城市了,每个省的人也不能都往省城跑。中国地域广阔,每个省都有十来个地级市,算上县城,那就更多。所以这个过程只能一步一步来,没法一步到位。加上中国的情况和国外都不一样,这么大人口的国家,国外没有成功经验借鉴,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还有可能出现反复。

当县城完成大规模基本建设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算结束。

农村依然不会消失,甚至会活的更好,当县城完成基本建设,这意味着分布在每个县的农村,已经造成的基础设施平权。

那时候的农村只会比现在更好。北上广深那样的大城市可能就不是所有人的首选之地了。

看懂这些,所谓的房价上车机会,其实时刻都存在,只不过短期内总会有不均衡。

推荐: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人的差异
上文: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87.html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图片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最近几天不少城市又开始了四季度的土拍,毫无波澜,拿地一水的城投公司或者类似平台。连央企开发商都已经回归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但是地价都不低,完全没有要降价的意思。

所以那些等着房子降价预期的,看到地价后,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些天天吵着房子降价的,只不过在脑补画面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预期。就拿我说在的江南二三线城市来说,疫情三年,发现房价普遍涨了有小2万,现在跌个3000就叫房价跌了?

不要抬杠,去看数据。

这仍然是地方和上峰的一场博弈,最终大概率还是地方赢,现在所做的依然是拿时间换空间的把戏,保持房价稳定,不出系统性问题依然是上上策。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化债压力这么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水不流动起来,这个套路还能支撑多久,谁也不好说,都在嗷嗷待哺。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84.html

10/24/2023

工具控

图片

之前我写字或者做网站等等,所用的互联网工具,都是比较流行甚至是靠前的。

你可以理解成为工具控。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写作的主要个工具是Ulysses,因为那时候用MacBook,这个被认为是Mac系统上最好的写作应用。

然而,后来由于办公全佣Windows电脑,虽然手机依然是iOS系统,但是电脑却是Windows,所以没有办法同步了,写作主要还是依靠电脑,那么在 Windows上,并没有能和Ulysses匹敌的一款写作应用。

那种丝滑和简洁的体验,至今没有体验过。

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一度影响到了我的电脑写作,也用过不少替代品。

包括目前我的主力 all in one  平台的 notion,对文字写作的体验,依然没法和Ulysses媲美。

我当然明白这其中的问题,因为好的写作者,是不挑工具和平台的。

但是作为工具孔,至今我依然在寻找 Windows 平台上比较好的写作工具,几乎主要的工具都试用过,至今还没有稳定下来。

这让我非常不爽,在各个平台 上不断尝试,切换,但都不满意。我甚至考虑过用变成软件VScode来替代一般写作软件,但是这款软件毕竟是给程序员变成用的,功能强大的,文字编辑工作只是作为附属。

所以没有必要那么多冗余的功能和菜单栏,而且软件大了的之后,启动和使用都没那么顺畅。

我告诉自己,我只是需要一款小巧,简洁,趁手的写作工作而已。

自从我从印象笔记切换成 notion之后,写作工具就一直没有稳定下来。我想,这应该有个结论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需要尽快稳定下来,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本身上。

推荐:写字平台的问题
上文:城里养狗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78.html

10/23/2023

城里养狗

图片

关于养狗的话题,最近好像不能碰,大家站队比较厉害,即便我们家从小养过两次狗,但是在今天的城市里,养狗如果不拴绳子,我依然持反对态度。

我不怕狗,甚至和狗的关系不错,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喜欢狗。有些人天生怕狗,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历史上每次这种推动历史车轮向前滚动的事件,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社会讨论和流量关注。

前面一次记得是好几年前杭州一次狗伤人引起的巨大社会讨论,最终杭州出台了最严养狗令。当然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养狗,狗必须打疫苗,出门必须配绳子,甚至佩戴狗 专用的口罩子,主人要去办理养狗证等等一系列措施。

我曾在浙江其他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即便下面的乡镇,也开展过多次捕野狗专项行动,执法者,只要看到街上有没有拴绳子的狗,一律捕获抓走,这一度也产生了不少纠纷。

不过,执法者依据法律法规行事,也没有办法反抗。

这一次同样是另外一个省份的地方,出现了散狗咬人的事件,这再一次掀起了一轮口诛笔伐。

而动物爱好者,特别是狗狗爱好者也不甘示弱反驳,网名开始撕裂。

即便如连岳老师这样的作家,在公众号上一番养狗的言论,一样遭到狗狗爱好者的讨伐。

就像开头说的,我因为养过狗,并不惧怕狗,所以,即便在街上或者向下遇到很凶的狗,我也不害怕,以为我知道他们的习性。但是一旦遇到可能是疯癫发狂的狗,心中依然会恐惧,不过我有不少办法可以让自己免受伤害。作为成年人,我懂得怎么用身边的趁手工具抵御恶狗的攻击。

但是不巧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和孩子,并不具备这样的技能和抵御能力。

那么被狗惊吓或者咬伤的案例时有发生。

我所住的小区大部分人晚上遛狗都是拴着绳子,只有极少数的人会放开让狗狗撒欢。小区里也曾出现过流浪狗,后来被物业捕获。不过流浪猫依然有不少,因为猫的攀爬能力极强,想要捕获真是不容易。

很多人被狗咬恐吓的除了狗狗本身的凶猛气势和叫声以外,最主要的是怕有狂犬病,此病一旦感染,致死率基本上100%。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对狗恐惧的原因之一。

要说我的态度,我依然是个喜欢小动物的人,家里最近也新进了一只猫咪,再次晋升铲屎官。

但是从最广大的老百姓角度来说,考虑到中国城市人口稠密,而且确实养具有攻击性动物会给别人带来一些困扰,甚至是麻烦,那么就只能自己去管控好,尽量不要变成人家的困扰。

推荐: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上文:低端勤奋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73.html

10/22/2023

低端勤奋

图片

职场中,我们得想方设法告别低端勤奋。

目前这好像是职场内卷时代的标配,大家只要看上去很忙就行。

而且,很多大公司以及部分公司文化,就是强调这种低端勤奋。

很有幸的是,我职业生涯中经历的大部分公司,都是务实型的公司,很少搞那些面子工程。

当然,很多大公司的不同部门也存在差异,当初我毅然选择了一线偏于实干部门,这是我的庆幸,至少截止到目前,我还算比较务实的一个人,而不是整天忙于虚假勤奋,捣糨糊,变成职场老油条。

你可能要说,哪有那么多务实的公司和岗位,如果没有,我倒是建议你考虑调岗或者寻找偏务实的公司。

 

比如我之前从事的地产行业,也有不少地产公司整天不务实,搞一些虚头巴脑的办公室政治,一旦发现有这种迹象,我果断离开,赶紧重新到适合自己的公司或者岗位中去。我待过最短的地产公司,只有三个月,因为,我很清楚的是,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我格格不入,那么长时间待在这里,对我本身是个伤害,即便给的待遇还不错。

我便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始寻找新的公司,我相信,只要自己愿意,总会找到和自己职业规划相符的公司,当然,具体能不能全部达到你的预期条件,那要看运气的。

不同的年龄段和时期,可能所要取舍的都不同。

比如刚毕业那会,主要是赚钱和学知识,即便天南海北的公司,我都愿意去,只要是还不错的机会。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冲劲也足,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具有奋斗精神。

那么现阶段,考虑家庭等各种因素,即便有些公司给的待遇还不错,条件也可以,但是可能就不一定适合我了。

不是说不具有奋斗精神,而是职场这个岗位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唯一的奋斗方向。

从我交流下来看,不少朋友还在职场中遭受这种低端勤奋。

这样带来的坏处是,很多人自己逐渐也变成了一个低端勤奋者而不自知,并且还会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

这才是最可悲的。

所以我身边的年轻同事,我都鼓励他们去不同的公司试试,感受不同的公司文化也好。

千万不要认为,什么事情就是理所当然的。

一旦初入职场的人,在一个不好的公司文化下熏陶太久,逐渐形成定式思维。就像前面说的低端勤奋后,会深入骨髓,以后想改变也很难,最终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换一个企业可能就无法适应。

但是务实型的公司文化,到哪都适用,因为只要是一个公司,就得有人去干活,帮老板赚钱,否则,这个公司很快就会倒闭。

这种简单的道理,在小公司可能每个人感受更深一些,不少在大公司任职的人,每天把发发微信,审批审批流程,看看文件当成工作本身,无法真正感受到面对业务应收的压力传导。就会容易迷失自我,跌入低端勤奋的恶性循环中。

尤其是回复微信也被判定为在工作之后,很多人开始乐此不疲在微信上每天不停操作。想想也是挺可笑,也挺可怜的。

推荐: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上文:把工作变成喜欢做的事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66.html

10/20/2023

​把工作变成喜欢做的事

图片

说这句话真的像鸡汤,而且有些工作,可能永远也无法做成自己喜欢的事情,更不要说事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回顾从毕业到这些年工作以来,我基本上从事的都是一个类型的工作,经历几次跳槽,但是做的工作都差不多。

当初选择这条路我也是想在自己薄弱的地方实现自我突破。

上学时我是不太会表达的人,性格内向。其实这样的条件更适合在设计院做技术,而且当初我们班里大概有一半的人都是进的设计院。而我是少数几个从事项目建设一线的人。

只因为当初选择这条路,工种上,这是一个需要和不同的人不同公司的人打交道的岗位。

那就意味着,你必须去学会沟通,表达,协调资源。而这些,正式我所 欠缺的。

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相比较身边的人,可能并没有做到多么优秀,但是回顾毕业时的自己,也是做出来行当大的突破。

而这种基础的能力,无论是从事什么工作,以及生活中,这都是必备的技能。

随着时间推移,工作逐渐熟悉上手,我也逐渐从工作中汲取了很多,并且逐渐开始喜欢这种游刃有余的状态。

现在换成其他的工作,反而不太适应了。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匪夷所系,我也曾试过从事其他的行业,但从心理上和实操来看,都不如之前从事的工作,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的积累,驾轻就熟会带来满足感,另外,可能也是惯性使然,还没有准备好接触不同的行业。

三年来,我所从事的行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超过一半以上的从业人员面临转岗或者下岗,这和98年的国企下岗有得一拼。

也意味着,不少人得充分做好从事其他行业的准备,那么如何把新的工作做成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将是新的课题了。

推荐:始终保持下场干活的能力
上文:老板为什么喜欢用微信办公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57.html

10/18/2023

老板为什么喜欢用微信办公

图片

首选说明一点,从我以往的文章,我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微信办公的,并且也在有意无意会比微信办公,比如用邮件,用电话,用写作网盘等替代工具。

说起微信办公,我应该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之前有一段时间也喜欢用微信办公,因为没办法,所有工具用下来,微信最省时省力,老少都会用,都有账号,一下子降低了很多成本。

我们做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协作的团队很多,而且团队内年龄差距很大,有00后刚入职场的,有六十几岁退休返聘的。

如果你是个管理者,那么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就是把这些人用微信群,全部聚集在一起,然后发布指令,发送文件。

从老板的角度来说,这样做确实是最简单有效的。

微信刚开始普及那几年,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缺失能降低很多沟通成本。

但是现在已经是2023年,很多人连朋友圈都不敢轻易发了。对微信的使用也是慎之又慎,甚至是排斥,因为微信——这个私人聊天应用的属性,不会改变。

大部分用微信办公写作的人,和真正的私人朋友,不是一回事,甚至还隔着好几个钉钉。

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少人开始抵触微信协作,这样以来,效率反而低下了。

站在发号施令者的角度,在微信群里碎片化的发送各种指令和文件。

但是对于执行者来说,需要花费成倍的时间来收集这些信息,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指令文件,不能有相互矛盾,不能遗漏,然后分工。

所以,刘润老师说的没错,大部分发布指令的人,不会写一封完整的邮件。意思是说,他写不了一个几百字的内容,将涉及资源归纳到,前因后果讲清楚,然后表达清楚想要什么。

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即便很多老板和高层管理者都做不到,所以他们最舒服的姿势就是过一会发一段文字,再过一会,再发一个文件。因为这样不需要懂什么脑筋,想到哪就可以说,因为自己的老板或者高层管理者,别人没法去反对。就像有些人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他可以跟着附和或者补充,但是真让他自己系统去阐述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说不出来两句。

自从微博流行之后,写140字都已经是难得的了。

所以,能用几百字去表述一件事情,并且把像表达的 意思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让人能get到你的重点,是职场人都应该要会的基本技能。

如果你能做到,那说明你已经非常优秀了,至少在信息传递方面已经占据了先机。

推荐:公众号还是独立网站
上文:写字平台的问题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图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50.html

10/16/2023

写字平台的问题

图片

梳理目前的内容发布平台,还是过于分散了。

这两天正好到了写作倦怠期,就是哪哪都不爽,啥也不相干的时候,人称大姨夫期。

正好抽点时间好好复盘一下写作的事情,在这个写作阻力最大的时期。我想看看自己之前的写作工具和发布平台到底有哪些点是阻碍自己长期写作和发布的。

目前主要的发布平台是星球和公众号,备份到个人网站,也算是主力平台之一。其他有时候会手动同步到知乎和豆瓣、微博,由于时间和精力关系,这些非必要平台已经很少同步,即便手动同步一下也增加了不少心理上的负担,最主要的是需要不少精力和时间,而收到的回馈却很少,所以我在想这些平台还要同步的必要性。

当然,也有一些自动同步的平台,已经不太记得了,海外的主要应该有另一个个人网站的海外镜像,twitter和Facebook是通过ifttt自动摘要同步,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同步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目前我主要记录的平台有flomo,星球,flomo对话框很少,而且不能随意拉长,所以不太适合长文,只适合碎片化记录。

现在长文写作理想的平台可能只有公众号后台,还具有错别字识别功能,但是没有离线版本,必须打开浏览器登录后台才行,效果大打折扣。

自从写字切换到Windows平台之后,再也没有Ulysses这样的杀手级写作软件了。

从我目前写字的工具和平台来看,确实缺少一款沉浸式写作的大一统工具,flomo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还得另外想办法。

除了这个工具以外,在平台上,决定还是做一些克制的精简。

从我观察来看,不少人牛逼的写手是直接将精力全部放在个人网站上,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的作者,也是这么干的,这样做的好处是,阅读的通达性很好,具有持续的积累效应,适合在一个领域内深挖,逐渐变成一个非常专业的网站,比如很多个人网站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非常有见地的,在我网站友情链接里有个搞统计学的大咖,非常厉害,一专多能。

而国内不少写手是依托公众号这样的平台来完成内容传播的。但是,说实话,公众号在很多方面都有问题,但是从国内来看,无论是成熟度还是用户规模,都是屈指可数的,只不过放到全球看,就不灵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个人网站是不可能放弃的,十几年了,内容和对外触达的链接,都存在了十几年,积累到现在,不容易,而且长期来看,也是可以穿越互联网周期的唯一选择。除非以后和互联网隔绝。

星球是我目前秉持长期主义的地方,这是个人网站的补充,也是变现功能最全、最成熟的平台,自从国内论坛被打压没法生存之后,星球这样适合讨论的载体,基本上成了一个网站配套的最好选项了。

而公众号,截止到目前,虽然已经在走下坡路,但,还没到可以被取代的地步。

所以,后期依然会将个人网站、公众号、星球作为主要平台,其他平台能自动同步的就自动同步,否则,也不再占用过多精力和时间。

关于记录的工具,虽然flomo非常好用,但是缺乏互动性,所以只能作为一个记录工具,特别是碎片化的灵感记录工具。当然,这些功能极有可能会被星球替代,考虑到思考的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分享,所以依然会保持flomo作为记录的首选工具,看情况分享到星球这样的平台上。

那么现在的痛点就是,找到一款可以弥补flomo在长文写作方面不足的写作工具,甚至可以取代flomo的写作工具。

推荐:文字的壁垒
上文:当偷懒成为习惯
 
点击https://t.zsxq.com/EQJeyR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43.html

10/14/2023

当偷懒成为习惯

图片

最近的一些习惯发现有点被扭曲了,并且有加速下行的趋势。

人在无聊和无所事事的时候,才会去刷短视频,最近发现一闲下来和晚上睡觉前,就会有意无意的打开短视频,这个时间和注意力杀手。

短视频能提供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刺激,并且不需要动脑筋,人的懒惰是本性,深入骨髓的。

在没有原则去左右行为的日子,容易形成这样的坏习惯,碎片化的时间和大段的时间都会被占据。

最后,反而重要的事情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比如阅读、思考、写作。即便有时间,可能也会把动作做偏,因为逐渐形成了这种“偷懒”的习惯,任何和偷懒不相称的事情,在人的本能和心理上就会抵触。

人的及时自省是非常必要的,观内有助于发现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审视过去一段时间自己的言行和内心的变化。

有时候甚至于后背发凉,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怎么自己的心理是这样的?

最近还有个不好的习惯需要纠偏。

之前一直用微信读书看书,从前段时间开始,微信读书已经标配了AI朗读功能,得益于今年AI的爆炸式发展,微信读书的AI朗读几乎可以达到真人朗读的水平。

之前用这个功能主要是弥补碎片化时间和不太适合阅读的时候,可以用来听书。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时长。同样是一种“偷懒”的行为。

但是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有时候听书,外界的嘈杂或者在忙于其他的事情,思维经常走神,不在朗读的书籍上了。这样带来的阅读效果是极差的。

完全不能和之前的阅读效果相比。甚至于一本书刷完,很多章节已经不知道讲了什么。

这样刷完一本书,内容断断续续,并不能真正领会这个本书想表达的内容,甚至可能错过重要的章节。

之前读完一本书,写个书评或者做个思维导图,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比较难了。

听书虽然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也意味着,大段阅读的时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还是要回归到阅读本身的方式上来,虽然现在已经是微信读书的重度用户,适当的好书依然要买本纸质版,保证有时间可以随时翻开来阅读一些章节。

推荐: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上文: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点击
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图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33.html

10/09/2023

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图片

在职场内卷以及裁员的大背景下,能保持下场干活就显得非常重要。之前在《始终保持下场干活能力》简单聊过。

很多职场中高层找不到工作很大的原因在于,经济不景气,大部分公司业务收缩,最先被裁的,很多公司最不愿意招的就是管理人员。

目前这种环境下,公司只需要能干活的人员就行。先保证公司活着,什么管理效率,管理能力,都不再是优先项。

所以,让自己变得有用,能保持下场干活的能力是职场生存的根本,千万不要丧失了这种能力。

这两年房地产、建筑行业巨大调整,我见了很多人到中年,在原来岗位上管理很多人,但是自己却没有干活能力的人。到了新岗位需要自己动手干活,发现内心抗拒,另外具体工作丢掉时间太长,已经完全不会。

这可以认为是管理者陷阱,很多人走上管理岗位后,不再亲自动手干业务上的事,最终随着年龄增长和思维上的限制,也不再愿意重操旧业,或者不具备重操旧业的能力。这在经济好的时候还有生存空间,甚至游刃有余,在经济大潮褪去,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这两年失业潮下,身边不少中年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很多公司都不招35岁以上的人了,那么人到中年后,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在家呆着?

不可能,35-45这段年龄被认为是职场人的智力巅峰。但是很多公司却不招这样的人了。

这是一种悖论,那么这个年龄段的人又该在职场中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了不得不去正视并且认真考虑,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有些人直接自己单干了,这是一种理想的方式,但是不太可能每个人都去创业。中年创业,没有经验,风险很高,最主要的是体力上可能无法支撑创业公司的高强度。

更可行的方案依然是,身上多几把刷子,构建自己的能力圈,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之前看起来 完全不搭噶的能力,可能会在另一个方向上找到自己的职业的第二春。

我们看到诸如日本这样的老龄化社会,社会上不少服务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在做,国内不少城市也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也必将重复别人走过的路。

观察之后会发现,职场依然离不开最根本的需求,就是干活的能力,干具体活的能力。

2014-2015年我也曾经历类似今天所面临的行业危机,房子卖不掉,公司发不出工资、裁员、降薪,直到整个部门裁到只剩两个人,大部分的中层和高层全部裁撤,但是一线依然要保留干活的人。

除了我所从事的行业来说,从去年开始,经济的不景气开始蔓延到各行各业。

对于广大的普通劳动者来说,更多的是通过一技之长来混口饭吃,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开店的人多了,摆摊的人多了,尤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比如早餐摊、晚上小商品摊等等。

他们之前可能是做生意的,也可能是工地上的油漆工或者别的什么工种。这种对于最广大的劳动者来说,原来的技能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了,那就只能依靠另一种技能来养活自己和家庭。虽然相对于以前的工作收入天差地别,但是至少能有口饭吃,降低预期,度过难关不是说说的,反映在每个人的一日三餐。

静待经济周期过去,有些人就真的过去了,有些人在积蓄能量,准备展开新的篇章。虽然周遭的世界已经足够让人沮丧,但需依然保持乐观,心向朝阳。

推荐: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上文:工程思维的重要性
 
点击https://t.zsxq.com/0cmqbpv9j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探寻财务与精神自由之路

图片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