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2024

输出≠写文章

最早看到这个观点是在fomo笔记的帮助页上,其实浮沫笔记的帮助文档值得一看,写的像一本书,后来他们真的就出了一本书。

每天我们收集阅读、吸收的新闻,内容等,也并不等于知识,只有内化吸收,融入到我们的知识体系中之后,才是对于我们有意义的“知识”。

其实每天我们接触和摄取的信息,和知识基本上就是上图的关系。核心逻辑在于结构化,系统化。

之前我在人生系统中的也大概提到过,但是作为人性系统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来说,这一点不足以涵盖到我们整个生活中。

所以很多人就专门建立了一个知识管理系统。

flomo创始人少楠老师其实已经给出了关于这个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议。

 一点小建议。

作为知识工作者,当我们离开一家公司时,我们带走了什么?是公司的 title 吗?事实上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名声很快会过去。是工资么?除了少数拥有期权的人,你每个月获取工资的时候,你产生的价值就已经被几乎全部兑现掉(剩下的基本上会在年终奖中兑现)。

 这些都不是你的资产。

我们能带走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如果在离开公司之后,你写的周报,项目和知识库都留在公司里不能访问了,你还能留下些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最大的资产不是金钱而是知识,未来我们能因为知识而获得更大的回报。

所以,我特别希望不论你在哪里积累知识,请为你自己也积累一份。这是个好习惯,可以伴随你一辈子。

https://ift.tt/TiFbjRE

意味着,即便你在用flomo,以及类似的笔记工具,收集工具不断的记录,读书,读书笔记等等。

这些散落在各处的,顶多只是你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环境下接触到的信息。无法系统化,终究会消失在你的脑海中。

而唯一能变成知识,并且为我所用的,除了结构化、系统化之外,别无他法。

很多写公众号和写专栏的人都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输出”,当然,文章观点作为各种知识结构化,吸收之后,变成你写的一篇文章,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吸收和系统化的过程。

并且,我之前也说过,“教是最好的学”,只有你能公开分享出来,甚至于教会别人,那么说明你自身对这个知识是有思考的,有吸收的。具体能不能融入到你的知识体系里面去,还得看个人,不是所有的认知都适合每一个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100%完全接纳,否则,这个世界上不就千人一面了么。

之所以有多样性的存在,正是这个过程,乃至吸收融入程度的不同,才造就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

有些人吸收了信息转化知识后,可能就去运用这个知识干自己的事情了。这其实也是一种“输出”。

归根结底,输出,是一种动作。而不是某一个结果,当然,写文章同样如此。

推荐:步行如何成为我的生产力系统

上文:迟到的飞书裁员

点击下方小程序或扫描二维码
加入知识星球
一起探讨每天思考、成长经历
陪你升级迭代人生系统
欢迎扫码加个人微信

禅定时刻

周末两天忙于琐事没有更新,听书依然没有中断,flomo中记录也没有停止,只不过对外的分享渠道周末两天没有进行。我甚至在想,这种对外的分享是否那么重要,对于我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在Github上看到不少大佬级人物,他们个人网站里面很多只有一个个人网页,我是比较好奇他们是如何自我构建一套系统的。



source https://joojen.com/archives/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