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17

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高等教育不可能成为全民教育,长期内仍然是稀缺资源”

去年和前年我分别写了两篇至高考学子们,「致高考学子们——毕业八年感悟」

「写给高考的学子们」,文中曾说过,尽量去选择好一点的高校,尽量去接受高等教育,因为出身社会后发现仍然要学习,何不在学习阶段减少进入社会的成本呢。

这几天办公室谈论的热门话题当属江苏高招名额的事情,很多家长纷纷上访教育厅甚至省政府。表达将江苏的3万多名额分给中西部省份的强烈不满。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确实不容易,但我回想起十几年前的高考,现在已经好太多,很多人赶上上高校扩招的大潮,有幸能接受高等教育,这是好事,但没能挤过独木桥的当然有情绪。尤其是对于现在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说,孩子十年寒窗苦就为了能上个好一点的高校,拿走的名额也就意味着有三万多个孩子无缘国内高等教育。当然家长们无法接受。

要说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性,无论专家还是教育工作者首当其中将矛头指向北京上海地区。但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等教育从来都是稀缺资源,即便连高度发达的欧美,高等教育也无法达到全民教育的程度。当然,我们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善,向发达国家靠拢。

今年应届毕业生应该超过一千万,就业永远是永恒的话题,也是这个时候高校辅导员们和院领导们最发愁的时候,尤其遇到经济不景气的年份。考研的同学是算在已就业那一栏里的,所以每年公布的就业率和真正走向社会的人数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现在选择读研究生的越来多的情况下,你懂的。

高校毕业找不到工作,家长们又不高兴了,四年的大学不能白读了吧。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吧,发现工资堪比保洁的阿姨,让人黯然神伤。一时间读书无用论横行天下。你看,需求总是无法跟上人们的欲望。

现在的很多所谓考上大学不过是满足家长们的意愿罢了,尤其是发明出来的三本院校,这些个院校具体是什么情况,你懂的。挂的是那个身名显赫的大学的前缀,其实和这个大学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有的直接将三本院校搬离所在的城市。

所以我才在之前的文章里鼓励高考的学子们尽量上一点的大学,即便现在很多城市的大学也让人堪忧,君不见每个城市都有工业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吗?而真正可以比肩国外高校的也就那么几所,确实,人家才真正有资格配得上大学二字。

说到底,真正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少数几个院校里,而这些院校又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里。所以说,高等教育在短期内仍然是稀缺资源,而称得上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强化了这种稀缺性,即便现在的高校再扩招50%依然无济于事。

不要整天喷现在企业太现实,只认这些好的高校生,这是从根本上决定的。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从高校本身入手。

公众号「九点学习」由joojen出品,转载请署名。

微信号:joojencom